2024台灣大選|「藍白合」被視勝選關鍵?日學者:不是「1+1=2」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台灣明年初舉行新一屆總統大選,外界關注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與國民黨參選人侯友宜是否合作,以阻止民進黨繼續執政。然而,長年研究台灣政治與文化的日籍學者小笠原欣幸近日分析指,被部分藍營人士視為勝選關鍵的「藍白合」,並不是「1+1=2」的單純問題。

小笠原欣幸在「東洋經濟」發表分析文章表示,據民調走勢,侯友宜在去年12月到今年2月支持率領先,但自3月起就被民進黨參選人賴清德反超,後者亦在4月以來持續領頭。而柯文哲在去年支持率還是墊底,但今年5月下旬開始爬升,6月超越侯友宜,在若干民調中甚至還超越賴清德,令人意外。

賴清德支持率領先但仍有暗湧。(聯合報)

6月底到7月初,小笠原欣幸訪問台灣一周,拜訪各界友人交換意見,其中柯文哲成為話題焦點。他分析,台灣的社會方向傾向族群融合,以及重視少數族群權利的多文化主義,柯文哲雖然重視與北京當局對話,但也是維護台灣自由民主體制的現狀維持派。近期,柯的人氣上升,背景是兩岸緊張關係緩和;若想打破兩大陣營壁壘取得支持,柯需要美中關係與兩岸關係都呈現一定程度的緩和,並在大選時讓焦點回歸本土議題。

不過,柯文哲能否繼續維持人氣,小笠原欣幸認為,很大程度取決於國民黨內部局勢,最大的變數是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後者雖然爭取國民黨總統提名失利,但仍有獨立參選的可能性。不過他指出,郭幾乎沒有當選的機會,反倒會使反民進黨的選票更加分裂,等於讓賴清德輕鬆當選。

外界關注柯文哲(右)與侯友宜(左)是否合作。(ETtoday)

而對於「藍白合」一說,小笠原欣幸表示,這不是單純的「1+1=2」的問題,不少支持柯文哲的年輕人其實討厭國民黨,因此若真的實現藍白合,這些選票有可能會「棄權」。他以親民黨主席宋楚瑜過去與國民黨結盟的前車之鑑為例,「柯文哲也清楚這一點」。

他進一步分析,雖然柯文哲的動員能力弱於國民黨,但民調卻時常超越侯友宜,國民黨支持者若是認為要實現政權交替必須「棄侯保柯」,或許會成為影響選票的重要選舉戰略。最後,他表示,目前3大參選人各有其問題,跑在最前的賴清德明顯無力加速拉大差距;柯文哲人氣雖高,但容易失言;侯友宜則忙著整合藍營內部。秋季開始,台灣內部與國際情勢仍可能出現很大變數,未來半年有必要繼續觀察選戰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