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還有「馬英九2.0」的機會嗎?

撰文:陳鄭為
出版:更新:

新北市長侯友宜獲國民黨正式提名參選台灣總統後,首站出訪選擇日本,期間接受日媒專訪,再度闡述各界關切的兩岸關係問題。綜整侯友宜陸續形就的兩岸觀,基本集合國民黨內「中庸」意見,主要涵納了馬英九主政路線到前黨主席江啟臣任內說法,或有為匯聚黨內共識與安台民心之效,然而其拼裝各種復古主張的結果卻顯得時空剝離,終讓人錯以為穿越回到2008年,侯友宜化身「馬英九2.0」提槍上陣,實際是缺乏政治創新動能的被動後果。

時隔16年,侯友宜成為繼馬英九後,第2位於參選期間訪問日本的國民黨總統參選人。只不過,別於馬英九當年的意氣風發,現落居三組主要參選人之末的侯友宜,如何儘速提昇支持度、避免被邊緣化是當務之急。一般評價,侯友宜代表參選後,依舊擺脫不了地方首長的人設,未達問鼎大位格局以致氣勢乏力,又過往從政經歷缺乏國際、兩岸與經濟事務的準備,都讓他備受檢驗。

今次,於內缺乏政治領袖魅力的侯友宜訪日,表現堪稱沉穩,言談大致中規中矩,細數針對兩岸關係發言,除了重申接受「合乎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外,在東京期間再重拾「馬英九版本的兩岸教科書」,矢言當選後,將延續馬英九2008年首度競選主軸的「不統、不獨、不武」路線,以回歸過去國民黨執政下兩岸穩定的現狀。

2023年5月26日,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右)拜會馬英九(左),馬英九贈予「馬英九和平之旅」專題雜誌。(Facebook/侯友宜)

此外,侯友宜也對日媒闡明,當選後亦將「堅持民主自由制度」、「有意義國際參與」、「國際角色與貢獻」,讓台灣可以扮演區域秩序與兩岸和平的促進者角色,但對於北京呼籲兩岸開展「民主協商」,侯友宜則態度保留,重申反對「一國兩制」之餘,遂稱「民主協商」不切實際,也不適用兩岸目前的狀況。

專訪後的次日,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也緊接為侯友宜打了一波「助攻」,稱許侯友宜讓外界看到他的國際觀與維護台海和平的能力,強調「親美、友日、和陸」是國民黨堅定在走的路。

統整而言,侯友宜目前釋放的兩岸關係論述,基本以昔日馬英九執政期間的方針為骨幹,如「不統、不獨、不武」、「親美、友日、和陸」;在尖銳的是否承接九二共識的問題上,侯友宜移動腳步站到了前黨主席江啟臣「憲法九二」的一側,以加掛「合乎中華民國憲法」前提的方式,「間接接受」九二共識。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左)7月3日接受趙少康(右)專訪時表示,他接受合乎《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反對一國兩制的九二共識,更堅決反對蔡英文污名化的九二共識。(Facebook/侯友宜)

儘管侯友宜在九二共識的答法上有所退縮,但上述兩點尚符合國民黨基調,更具體定向,是順流馬英九版本兩岸政策為藍本而下。

但在諸如「堅持民主自由制度」、「有意義國際參與」、「國際角色與貢獻」,以「不切實際」回應北京「民主協商」等說法上,一旦蓋掉侯友宜的姓名,說法可謂與其他陣營,尤其與民進黨無甚分別,聽在一般選民耳裡,渠等主張業成一類朝野共識,已無從非議。

事實上,「堅持民主自由制度」、「有意義國際參與」、「國際角色與貢獻」這些倡議多是做法的操作層面,並不能輕易將台灣朝野祭出同樣話語便賦予相同意義。根本依舊得回歸頂層概念的核心,核心不同,應對做法自然不同。

侯友宜在國際關係與兩岸情勢丕變的2023年,重拾馬英九2008年初次競選的政見為己所用,固然不能武斷的以今否定昔,但當前的時空背景究竟容不容得下侯友宜化身「馬英九2.0」接招兩岸關係新時代發展,本身即是問題。

2008年,馬英九提出「不統、不獨、不武」做為總統大選的兩岸政見,高票當選台灣總統,當時有民調顯示其支持度超過五成。(美聯社)

無論從中國綜合國力發展、全球地緣政治板塊變化、中美關係嬗變、兩岸經濟與軍事實力落差傾斜等角度觀之,過去16年的總總變化皆是物換星移,唯一不變的恐怕是北京追求兩岸一統的意志不曾改變,甚至相應各方主客觀條件變化,北京統一台灣的意志只有變得更加強大,以及越具有實踐性。

一個最顯著的差異,如北京為了反對和遏制台獨分裂勢力分裂國家,促進中國和平統一,早於2005年頒布《反分裂國家法》,過去「反分裂」的訴求相較今日「兩制台灣方案」之議,乃至放眼「統一後」規劃,「反獨」顯然無法滿足今日北京對台的胃口,「促統」、加大「促統」才是主要追求,而所謂和統、武統的選擇,不過是實踐兩岸統一的手段途徑,猶如「貓論」,黑貓還是白貓罷了。

2005年3月14日,中國北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就《反分裂國家法》舉行投票。(VCG)

爾今,侯友宜重拾「不統、不獨、不武」路線還好不好使,很難說,唯有二點是確定的:首先,確認了國民黨對於兩岸關係發展的思維是停滯的,不具有時間性,也相信只要過去不被否定,未來也將不被否定;其次,若國民黨尚懷有與時俱進之心,時隔16年重啟「不統、不獨、不武」冷灶,說明了馬英九執政八年、蔡英文執政又八年過去,國民黨不具回應新時代兩岸關係發展的能力,口袋裡的工具空蕩一片。

相對侯友宜個人在涉及兩岸事務與論述上經驗匱乏,並不令外界意外,但國民黨無論在朝在野,「依舊活在過去」才是整黨難從向來擅長的兩岸關係領域脫穎而出的病灶。總的來說,不具有兩岸政治與理論創新動能的不單只有侯友宜,而是國民黨上下失去了重新掌握詮釋權的野心與企圖心,才會簡單粗暴以「馬英九2.0」直接搬運使用,卻遺忘了隨主客觀環境勢遷,兩岸關係論述也存在「通膨」的現實。今日侯友宜披上馬英九的舊衣,想要再次舞動兩岸關係,表意有餘,卻表態不足,實為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