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熱】西九故宮興建 中華文化該如何落地香港?

撰文:張家佳
出版:更新:

2016年12月23日,時任政務司司長兼西九文化區管理局主席林鄭月娥懷着興奮的心情宣布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合作,以及獲香港賽馬會出資35億元支持,因此毋須香港立法會審批便可進行工程,在西九文化區興建故宮文化博物館(下稱「西九故宮」)。

2018年5月,西九故宮動土,林鄭月娥主持儀式。(視覺中國)

這本來是一個正面的文化消息,卻由於正如司長所說「做足保密功夫」而沒經過「諮詢公眾」這一既定程序而惹人質疑,在社會上引起爭議。人們除了批評政府決策不透明、擅作主張外,還覺得在文化區「僭建」故宮館,跟整個文化區的規劃風格不協調等。

但是,爭議歸爭議,市民普遍歡迎這項決定。西九管理局事後就興建故宮館一事展開為期八周的公眾諮詢並進行民意調查,於2017年4月底公布相關報告,結果顯示有五成二公眾支持建館,遠高於約一成半的反對意見,其中團體及個人的書面支持率更達七成三。

西九故宮在爭議聲中完成開工動土工程。(西九文化區網站)

這些支持意見主要圍繞着加強香港和內地連繫、增設新景點及其對旅遊業的影響,五成八人認為項目可提供更多元的文化設施和體驗,一半人同意項目可帶來文化、社會和經濟的效益。反對意見較多關注項目所涉資源和缺乏公眾諮詢,以及新建博物館在本港現有博物館中的角色,同時質疑項目在香港和西九文化區設立的適切性。

香港與故宮合作早有淵源

除了民意支持外,港台文博界對興建「西九故宮」也多持肯定態度。多個本港民間文化藝術團體更組成「支持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大聯盟」,其召集人、著名古玩鑑賞家翟建民表示,香港作為中西文化交融地,收藏界長期盼望有國家級博物館,相信興建西九故宮有利於向年輕人傳播中國文化。

台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博物館學學者周功鑫更以題為《香港成立故宮博物館的意義》投書《明報月刊》(2017年2月號)指,北京故宮願意提供藏品,不論在展覽的系統規劃或展覽費用皆有其方便性,這是最理想的合作模式。「在我看來是香港人學習文化的好機會及場所。因為北京故宮的收藏豐富,有一百八十多萬件藏品,而且貫穿整個中華歷史。」

台北故宮博物院。(視覺中國)

他同時認為,香港歷經一百多年英式教育,港人對西方文化接觸及了解的機會較多。但在中華文化方面,年輕人較缺乏長期、系統及完整學習的環境,成立西九故宮,可補足他們在這方面的需求。

其實,香港與故宮的合作早有淵源。2012年,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與故宮博物院簽訂的《文化交流與合作意向書》已經邁出雙方合作的第一步。自此,雙方幾乎每年都合作舉辦大型文物展覽,讓市民有機會欣賞和認識故宮文化和故宮博物院文物。可見,故宮落地香港的確不難,難的是香港民眾會否真正接受這股「故宮熱」?

今日在內地,故宮所代表的傳統中華文化正披着現代流行文化外衣,成為了現象級的話題,在內地廣受追捧。因為其充滿創意的有趣外表和背後蘊含的古老文化巧妙結合,打破了時代壁壘,甚至打破了地域壁壘。

其實,香港民眾對故宮也不陌生。無綫電視早年就製作不少以大清王朝為主題的宮廷劇,例如十五年前創造收視神話的《金枝慾孽》將背景設置為紫禁城,為了表現場景的真實感,還前往故宮實地拍攝。

當年香港的清宮劇《金枝慾孽》和時下大陸清宮劇《延禧攻略》熱播,讓民眾逐漸了解紫禁城的歷史。(網絡圖片)

在政府和民間組織下,各類傳承文化傳統的活動也紛紛展開,例如康文署和旅遊發展局每年都會舉辦相關的文化活動,當中不乏以故宮為主題的展覽。其中2016年開始的「故宮全接觸」系列展覽及教育計劃,讓市民大眾欣賞和了解故宮所展示的中國傳統文化精粹和現代意義。

今日香港人對故宮的文化熱情逐漸升溫。故宮的時尚元素,也隨着互聯網的傳播被市民接受。市民對故宮的熱情是一個現象的開端,問題是如何讓歷史悠久的中華文化變成被香港年輕一代接受的傳統,正是「故宮熱」能否在香港熱起來的關鍵。

西九故宮就像一場博弈

西九故宮的興建其實可以被視作「故宮熱」邁向不同地區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也讓香港市民在自己的城市近距離接觸和感受故宮文化。揭開神秘感和陳舊偏見之後的故宮,也許會更被香港民眾所接受。

面對西九故宮對於中華文化的發展作用,國學大師饒宗頤曾表明其觀點,建館或許能夠推動中華文化發展。這麼看來,西九故宮就像一場博弈,也許是傳統中華文化與香港本土文化交融的一次實驗。

早前,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曾向傳媒透露,西九故宮落成後,包括書畫、陶瓷、青銅器等在內的九百多件故宮珍藏文物將第一次走出紫禁城,來到香港;西九故宮也將優先展出故宮收藏的外國文物,以及與海上絲綢之路相關的展品,而與香港文化有聯繫的文物藏品,亦會陸續展出。那麼,期待故宮文化,乃至傳統文化能夠在香港土地得以傳承的願景,離民眾又邁進了一步。

2017年1月6日:在中環站及香港站接連通道,兩旁牆身貼上「故宮全接觸」設計,被稱為「故宮壁」。(鄭劍峰攝)

今日西九文化區已有扶持本土藝術家舉辦展覽和活動的M+展亭和M+博物館、給予市民自由空間的藝術公園,還有匯聚中國各地戲曲劇種的戲曲中心。三年後,「西九故宮」的落成有助加強全球華人對中華文化的深度認識,找到自己的定位與價值。

上文節錄自第153期《香港01》周報(2019年3月11日)《在爭議聲中興建 西九故宮:在地實驗還是文化傳承?》,網上標題為編輯重擬。

更多《香港01》周報故宮相關文章:

【故宮熱.一】六百歲紫禁城年輕化古老宮殿迎來另類熱潮

【故宮熱.二】化身大IP衍生熱商品 文化傳承還是過度消費?

【故宮熱.三】故宮熱帶來的思考 傳統文化的重煥新生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