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學費.一】學債壓力沉重 政府需還年輕人財務自由

撰文:吳東偉
出版:更新:

「我真的不敢想像接下來的人生,『未來規劃』這東西對我來說似乎是『奢想』。」大學剛畢業的明仔,已背負23萬元學債,預計至38歲才能完全償清—明仔(化名)的故事並非孤例,曾幾何時,大學生被捧為天子門生,畢業後就能出人頭地,如今,香港產業單一、結構僵化,不少畢業生都難有足夠發展空間,遑論向上流動;而且,當中有逾三成人一畢業就學債纏身,在大好年華便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看來,「教育改變命運」在香港未必人人適用,因為在香港並非每名考獲入讀高等院校資格的學生,也享有平等的免費教育權。莘莘學子初出茅廬,有人嚮往着美好的未來,有人迎來了高築的債台。

「那些免費讀書(獲全額資助)的人,不會明白當你選擇借錢那一刻,你就成為難有夢想的人!」剛剛完成香港教育大學可持續發展教育學士課程的明仔,已走上「還債之路」。早在入學前,父母為支付他的補習開支,已欠下數十萬元的信用卡數;而升讀教大後,他四年來又向特區政府貸款23萬元以支付學費。作為家中獨子,目前月入1.4萬元的明仔,除了應付個人開銷、供養父母之外,餘額全數用於償還家庭及個人債務。

大學剛畢業的明仔,已背負23萬元的學債,預計要還款至38歲。(龔嘉盛攝)

官方助學機構「在職家庭及學生資助事務處(學資處)」,主要透過「資助專上課程學生資助計劃(Grant Loan)」及「全日制大專學生免入息審查貸款計劃(Non-mean)」兩項計劃,為八間公立大專院校修讀資助學士學位課程的學生提供援助(表一)。前者分為「學費助學金(不用償還)」及「生活費貸款(由還款日起計算,年息1%)」,須經嚴格的資產審查,包括申請人在內的家庭成員收入和資產淨值,並要遞交收支證明、銀行賬戶記錄及財產市值等文件核實;而後者雖可豁免繁複的審查程序,但要收取數百元行政費及稍多貸款利息(由發放日起計算,年息1.231厘)。至於有關利率是怎樣釐定的?根據學資處指引,「貸款計劃」以收回全部成本為運作基礎,並以「無所損益」為原則,將利率訂在比發鈔銀行低約四厘的水平,讓學生於最長十五年內繳清。

「資助專上課程學生資助計劃(Grant Loan)」及「全日制大專學生免入息審查貸款計劃(Non-mean)」兩項計劃,為八間公立大專院校修讀資助學士學位課程的學生提供援助。(香港01製圖)

以22歲的明仔為例,每月須繳還1,300多元學債,預計至38歲才能完全還清。按理說,以明仔的家庭經濟狀況,絕對能夠申請不用償還的助學金,「但申請過程需繳交大量證明文件,而且手續頗為繁複,父母難以提供充足的文件來滿足核實程序,只能申請學費貸款。」而明仔絕非孤例,截至今年7月,學資處透過「資助專上課程學生資助計劃」及「全日制大專生免入息審查貸款計劃」,合共發放逾14億元援助4.2萬名學生,其中助學金佔9.26億元,貸款則佔4.8億元。

同學穿上相同的學士袍迎接新學年,但各人的未來發展卻大相逕庭。(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學債對我造成很大壓力,現時畢業生只有一萬多元的薪金,還未踏進社會,便欠下二十多萬元貸款,壓力源是來自對生活的未知感。」明仔坦言,面對高築的債台,早已放下「人生規劃」四隻字,既未有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行業,亦未能對職業規劃作出任何詳細部署,「我真的不敢想像接下來的人生,未來規劃這東西似乎對我來說是奢想。」明仔未正式畢業就投入目前的工作崗位,想盡快擔起養家還債的責任,惟月薪東減西扣後已經所剩無幾,根本無法像同齡人般儲蓄進修、自我增值,遑論置業的可能。

其實,大學四年間,明仔已有感自己的發展歷程可能不及其他同學。例如,不少同學在畢業前會申請成為交換生,到海外大學交流,體驗各國文化並拓闊視野;而隨着全球化的影響,有院校更將海外交流納入課程的畢業條件。不過,家境拮据的明仔,從未嘗過出國交流的滋味,坦言「即使學校選中我成為交流生,我亦沒有能力應付當地的交通食宿。勉強參與的話,也只能到東南亞國家交流,歐洲等地對我來說連想都不用想。」對明仔而言,海外交流也是「自我增值」的途徑之一,或有助他畢業後投身相關專業,可惜事與願違。

吳寶城指出,香港經濟結構固化,不少學科的畢業生難有發展空間 。(黃舒慧攝)

學友社學生輔導中心總幹事吳寶城接受《香港01》訪問時指出:「人才競爭早已打破城市的局限,許多企業都會招攬區域性人才,甚至上升至全球範圍。」的確,在全球化驅動下,畢業生的求職競賽早已超越地域限制,缺乏國際視野的本地生可能有所輸蝕,未必能覓得理想工作。不過,更棘手的是,香港經濟結構固化、產業發展單一,很多工種都集中在金融及地產業,其他學科的畢業生難有發展空間;另一方面,為求生活安穩,不少人傾向從事醫護、公務員、科技或工程等薪酬福利較理想的工作(表二),但相關職位有限,或出現人手過剩,未能人盡其才。

為求生活安穩,不少人傾向從事醫護、公務員、科技或工程等薪酬福利較理想的工作。(香港01製圖)

找不到好工的明仔,在債務纏身下,既無法「自我增值」,又放下「人生規劃」,難怪他看不到將來。根據扶貧委員會2016年公布的《貧窮情況報告》,擁有大專或以上學歷的在職貧窮人數由2012年的1.84萬人增至2016年的2.83萬人,當中持有大學學位的更由9,300人增加83%至1.7萬人。除此,參考政府統計處於1995年至2016年的人口普查及中期人口統計,大學畢業生月入中位數由1995年的1.6萬元減少至2016年的1.3萬元,跌幅超過18%;然而,本港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卻持續上漲,由1995年的73.3上升至2018年的110.7,升幅高達51%。換言之,畢業生月入水平每況愈下,甚至未能追趕通脹,着實令人擔憂。可想而知,明仔必定更加吃力。

畢業生月入水平每況愈下,甚至未能追趕通脹,着實令人擔憂。圖為2018年中大畢業典禮。(資料圖片/盧翊銘攝)

「畢竟,現在學歷氾濫,每個年輕人也手握一張『沙紙』,若沒有相等學歷的話,即代表連入場劵都沒有,在香港是很難生存的。」明仔認為,港府忽視了學債對畢業生的影響,亦高估了學生承擔債務的能力,他期盼有朝一日,當局可以加大教育開支,進一步減免學生債務。

同樣考獲高等院校入學資格,有人可以學費全免,有人卻要背負學債,而收費與否的標準,取決於申請者的家境夠不夠窮、提交的文件夠不夠齊。《香港01》去年初已提倡,坐擁逾萬億元財政儲備的特區政府,應該全面寬免資助學士學位課程學費,為畢業生解開生活壓力束縛,令他們盡情釋放創意和潛力,這或有助香港社會再展生機,可惜當局視若無睹。《逃犯條例》修訂風波擾攘三個月,諸如貧富差距懸殊、向上流動困難等各種深層次矛盾亟待解決,而揚言將藉新一份《施政報告》改革青年問題的特首林鄭月娥,更是時候負起責任,為考獲高等院校入學資格的本地年輕人,提供人人平等的免費教育,方能促使他們藉教育改變命運。

繼續閱讀︰【免學費.二】認清免費教育是人權 檢討學費成本比率

相關免學費系列報道:【免學費.三】借鏡海外經驗  讓年輕人自主規劃人生【免學費.四】自資學生壓力不容忽視 理應得到平等對待

相關文章:【大學撥款.二】院校競爭無處不在 人文理工貧富懸殊【青年困境】產業單一致學歷貶值 大學生不再吃香【預算案.政策分析】財政盈餘滿瀉 為何大學畢業生仍學債累累?【01倡議】八大免學費 畢業無學債

上文節錄自第179期《香港01》周報(2019年9月9日)《免費教育是人權 是時候寬免大學學費了》。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