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生變 螞蟻暫緩上市  監管為投資者負責

撰文:陳放
出版:更新:

上周二(11月3日),距離上市只有兩天的螞蟻集團被上海證券交易所(下稱「上交所」)通告暫緩上市,香港交易所隨後也作出相同決定。作為全球最大的「獨角獸」(指成立不到十年但估值10億美元以上,且未在股票市場上市的科技創業公司),螞蟻集團此前一路「綠燈」通過上市前的註冊,卻不曾想到在最後時刻被監管部門叫停,隨即引來不少質疑和猜測之聲。無論如何,螞蟻集團暫緩上市必然是監管部門發現當中存在問題而及時叫停的舉動,其實亦反映了保護投資者的決心。

相關文章:因言獲罪還是裹挾輿論?螞蟻上市風波的兩種敘事邏輯

上交所發布的公告表示,「你公司(螞蟻集團)報告所處的金融科技監管環境發生變化等重大事項」,而該重大事項可能導致螞蟻集團不符合發行上市條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隨後,螞蟻集團宣布,將按照投資者繳納的新股認購資金及相應的新股配售經紀佣金(如有),並加算銀行同期存款利息返還投資者,而此前投資者認購的股份,會在上周五(11月6日)註銷。

這裏的「金融科技監管環境」發生變化,是指中國人民銀行聯合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上周一(11月2日)發布的《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稱《辦法》)。

(資料圖片)

根據《辦法》,在單筆聯合貸款中,經營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的小額貸款公司的出資比例不得低於30%;且傳統小額貸款的槓桿率為一倍,通過債券、資產證券化(ABS)等融資方式的槓桿上限為四倍。這就意味着,小額貸款公司通過槓桿「以小博大」的業務模式將難以維持。

槓桿受限 螞蟻估值難定

儘管螞蟻集團常以科技公司自居,且由電子支付平台發展而來,但從營業收入的角度來看,螞蟻集團十分依賴小額貸款業務。螞蟻集團發布的招股說明書顯示,2020年上半年,微貸科技平台營業收入高達286億元(人民幣,下同),較上年同期增長59.48%,佔集團總營業收入的39.41%。由此可見,微貸是螞蟻集團最主要的利潤來源,也是最大的業務增長點。

有輿論批評體量如此之大的螞蟻集團上市只差「臨門一腳」,監管層這種緊急叫停的做法太過倉促。(視覺中國)

螞蟻在開展小額貸款業務時,使用了極高的槓桿。據螞蟻集團統計,截至6月30日,公司平台促成的消費信貸餘額為17,320億元、小微經營者信貸餘額為4,217億元;在公司平台促成的信貸餘額中,由公司的金融機構合作夥伴進行實際放款或已實現ABS的比例合計約為98%。根據測算,螞蟻集團在小額貸款業務中使用的槓桿高達近50倍。

螞蟻集團之所以能夠支撐起如此龐大的業務,靠的是「四兩撥千斤」的放槓桿手段,即聯合銀行放貸。詳情請閱讀《香港01》周報電子刊全文。

上文節錄自第239期《香港01》周報(2020年11月9日)《因言獲罪還是裹挾輿論?螞蟻上市風波的兩種敘事邏輯》。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39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報道】美國大選扯下民主遮羞布 還有什麼值得香港趨之若鶩?

一個令拜登不太滿意的結果 藍色巨浪變浪花

特朗普選舉輸了 特朗普主義贏了

夢起.夢滅 漩渦中的中國赴美留學生

暴風雨後的《施政報告》 林鄭月娥的政績大考

傳媒查冊關乎公眾利益 政府如何平衡私隱權與知情權?

因言獲罪還是裹挾輿論? 螞蟻上市風波的兩種敘事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