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縣集體「摘帽」 內地即將收官的脫貧攻堅戰

撰文:范曉鵬
出版:更新:

上周二(11月17日),中國西部大省四川省宣布包括涼山在內的七個縣退出貧困縣行列—這是四川88個貧困縣的最後一批退出者。這意味着即便是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影響下,內地仍然在半年時間裏成功地將27個貧困縣「摘帽」(意指扶貧成果顯現,不再作為貧困縣接受政策優待)。

至此,內地僅剩下25個貧困縣,分布在廣西(八個)、貴州(九個)、甘肅(八個)。中共聲稱將會如期完成歷史任務,兌現2020年消滅「絕對貧困」及為所有貧困縣「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的承諾。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內地便持續推動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扶貧戰,改革開放所產生的巨大紅利對提高人均收入、擺脫貧困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直到習近平上台時的2012年末,內地按照自己設定的貧困線標準(低於世界銀行人均每天1.9美元的標準),仍然有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在過去的八年間,北京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推行了更大強度的扶貧戰。外界該如何認知這場扶貧戰?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政府一直致力於發展生產、消除貧困的工作。但真正嚴格意義上的扶貧,是在改革開放以後提出並大規模實施的。」2001年,中共官方曾在《中國的農村扶貧開發》白皮書中如此介紹。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的貧困是難以想像的,尤其是經歷了十年文革對經濟的破壞後,更是雪上加霜。據中國官方統計,1978年末當宣布改革開放時,內地有超過7.7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每人每年366元人民幣)以下,為溫飽而掙扎,貧困發生率(是農村低於貧困線人口佔農業人口的比重)超過97%。

1982年,當中國政府首次對「苦瘠甲天下」的甘肅定西、河西和寧夏西海固地區啟動大規模國家專項扶貧計劃時,西海固「農民家裏就一個碗,老爺爺先吃,吃完兒子吃,然後兩個小孩吃,再是女人吃……」

扶貧一直是習近平外出考察調研工作的重點。(資料圖片/新華社)

致力於扶貧近四十年

改革開放,讓中國實現了長達三四十年的經濟高增長,其中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共成立國務院貧困地區經濟開發領導小組,並於1993年更名為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下設同名辦公室,簡稱國務院扶貧辦),開始有計劃且持續數十年不間斷的扶貧項目。在此期間,內地先是在1986年首次確立331個國家級貧困縣,並為之提供各種專項基金和以工代賑機會,在二十世紀的最後數年更發起一場「衝鋒」,一舉解決了基本的全民溫飽問題。

上文節錄自第241期《香港01》周報(2020年11月23日)《 貧困縣集體「摘帽」 內地即將收官的脫貧攻堅戰》。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41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報道】從「港口一哥」到「夕陽行業」 如何拯救香港航運物流?

專訪港大金融學者林晨 香港如何發展普惠金融?

背靠網絡優勢 線上線下互動 電競產業疫下冒起

【請特首找數】說好的與民同行呢? 請由「撕裂2.0」回到真Connect

RCEP抱團取暖  圍繞中國的經濟「矩陣」正形成

RCEP成軍 台經貿「煮蛙效應」何時到頭

【科技.未來】研發報捷  安全難定  「緊急使用疫苗」的利弊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