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訂購新冠疫苗慢十萬拍 港府抗疫跌入平行時空

撰文:郝子雨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疫情峰迴路轉,香港現正經歷「第四波」爆發,連續多天出現近百或過百宗新增確診個案。全球對新冠疫苗翹首以待,在內地、澳門、日本、英國、德國及俄羅斯都已着手執行採購及接種計劃之下,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終於上周三(12月2日)表示,政府初步構思全港免費接種疫苗,並已預留資金訂購疫苗。實難想像,打了近一年的抗疫戰,特區政府仍然未懂先發制人,如今反應之慢,彷彿身處「平行時空」,無法與現實對接。

陳肇始引述世界衞生組織的資料,預計疫苗明年面世,但供應有限,相信最快要到明年中、後期,才可進行較大規模接種計劃;當疫苗到港後,將會優先為醫護、長者及長期病患等高風險群組接種,預料涉及300萬人。她又強調,疫情屬公共衞生緊急事故,容許使用任何經證明是安全及有效的疫苗,衞生署與香港藥劑業及毒藥管理局將會優先處理新冠疫苗的註冊申請,加快審批程序,當局亦不排除必要時進行緊急立法。

陳肇始引述世界衞生組織的資料,預計疫苗明年面世,但供應有限。(盧翊銘攝)

「佛系」抗疫 從不未雨綢繆

乍聽之下,特區政府似是有備而戰,然而,結合現實來看,當局明顯仍然落後於形勢—如此危急時刻,卻還在進行「疫苗考察」,向內地及海外疫苗研發商索取數據進行評估,至於疫苗採購、物流統籌、接種安排等具體方案,相個信是「十劃都未有一撇」,也肯定未就民眾情緒管理擬定詳細計劃。當被立法會議員問及,港人可否接種內地試行疫苗時,陳肇始僅稱中央已表明有需要時會預留一定數量由內地研發及生產的疫苗供港—「唔使驚,阿爺喺大廳」的姿態,難免顯得大安旨意,不但對疫苗供求過於樂觀,也未打算進行任何期望管理,甚至可能已經遺忘早前港人基於偏見和誤解而強烈抗拒內地檢測試劑一事。

話說回來,這倒十分符合特區政府「兵來將才擋,水來土再掩」的「佛系」抗疫策略,從不未雨綢繆,也不汲取教訓。就像特首林鄭月娥在剛出爐的《施政報告》中空喊「清零」一樣,當被問及具體措施及時間表時,她竟說那只是「一個給市民信心的說法」,而沒有實質計劃—明年的全民接種大計,也難免又是虛晃一槍。難怪政府專家顧問之一、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預料,當局最快要到明年底才可為市民接種疫苗,他更「勸慰」大家要有耐性,「馬拉松只是跑了一半。」

袁國勇「勸慰」市民要有耐性,「馬拉松只是跑了一半。」(資料圖片)

令人着急的是,接種計劃需要解決的問題堆積如山,絕對不容低估。

疫情曠日持久,隨着國際政經格局風起雲湧,圍繞疫苗研發的明爭暗鬥從未止息,特區政府最後能夠購入哪些疫苗、應否安排強制接種等,動輒都會變成極度敏感的政治議題。儘管世衞一再警告各地必須防範「疫苗民族主義」,但國際上明顯已硝煙四起—現時全球共有48款疫苗正進行臨床實驗,當中有11款進入第三期臨床實驗,當下世衞容許各國監管機構權衡風險與效益,以「緊急接種」方式為特定人士接種尚未完成第三期臨床測試的疫苗,中國和俄羅斯目前正以此為過百萬人接種,並獲得世衞認可;不過,西方多番質疑中俄疫苗的可靠程度,指摘兩國「不符世衞要求」,其後陸續公布已經通過第三期臨床測試的疫苗,包括美國輝瑞、莫德納,以及英國牛津大學研發的疫苗。

疫苗國際政治波譎雲詭,特區政府應該採購哪些地方的疫苗呢?按照港人向來比較傾向認同歐美標準的習慣來看,西方疫苗可能成為首選,而當局也表示,除了參與世衞新冠肺炎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亦會遵守各地藥廠訂購協議。然而,透過COVAX的限量採購,最多只足夠兩三成人口使用,且最快也要到明年底才有貨供應;至於歐美各款疫苗,據報已有八成半產量被西方富國預購,其他地方就算有錢也不一定能買得到。不難想像,當港府一味依賴歐美疫苗,又沒有未雨綢繆做好採購工作,最終可能必須大量引入內地疫苗—這本身並沒有任何問題,但假如當局未能好好以科學依據向市民解釋,民情很容易被意識形態的偏見所扭曲。

圖為美國輝瑞新冠疫苗的設計圖片。(Reuters)

坐等中央打救 不知支援本地團隊

儘管政府還在對不同疫苗進行評估,但起碼應該早着先機,根據目前廣受關注的幾款疫苗特徵制定相關的運輸及儲存方案。比如,美國輝瑞和莫德納研發的疫苗,保護力分別高達90%及95%,但價格高,儲存成本自然也高—須預備大量超低溫儲藏裝置。而英國牛津大學研發的疫苗,保護力低於前二者,為70%,但造價相對便宜,儲存也較為方便,故物流上採用傳統運輸方法即可。除此之外,也要提早制定分批接種高危人群的先後次序、規劃指定接種場所等等,萬萬不能等到疫苗到港後,才倉卒安排。

新一份《施政報告》似乎也折射了特區政府打算「坐等中央」的心態,因為當中同樣提及,中央已表明有需要時會預留一定數量內地研發及生產的疫苗給香港。這着實反映港府的抗疫盲區—根本沒有「自救」意識,要麼仗着庫房充裕,靠錢買疫苗;當發現有錢不一定買到疫苗時,便只知像往常一般坐等中央打救。

外購疫苗本身沒有什麼問題,但香港明明具備疫苗研發和生產能力,卻從未積極支援本地團隊興建疫苗工廠、製造港產疫苗、發展疫苗產業、籌劃戰略儲備、培訓科研人才。早在1月底,港大微生物學系便成功研發新冠肺炎噴鼻式疫苗,成為全球七支率先展開研發工作的專家團隊之一,亦是中國國家五個重點疫苗技術策略之一。然而,由於本港無疫苗廠,而陸港之間又因「封關」令兩地人員、物流不暢,致使臨床實驗遲遲無法進行。直至日前,港大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孔繁毅透露,此款疫苗終於進入最後準備階段,現正等候港大倫理委員會批准及申請衞生署的臨床試驗許可,最快本月進行第一期臨床試驗。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建議,為減低感染新冠肺炎的機會,不論任何年紀人士都應盡早接種流感疫苗,又建議幼稚園可採用噴鼻式疫苗,提高接種率。(資料圖片/張浩維攝)

香港不是沒有能力籌劃自己的「戰略儲備」,而是從未想過「自立」,更別說「自強」了。香港大學首席創新總管兼校長資深顧問何亦武早前接受《香港01》專訪時便指出,港府對於科研的投入雖值得肯定,但卻不明白,沒有製造業,科研必定慢下來,故應發展一些關鍵產業,促成「資金-科研-生產」良性循環,不然就只是「無源之水」。

上文刊登於第243期《香港01》周報(2020年12月7日)《訂購新冠疫苗慢十萬拍 港府抗疫跌入平行時空》。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43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報道】借鑑拜登 反思香港 動資本主義進步到「底」

拜登公布經濟團隊 勞工回到政策重心

失業潮重臨 耽於綜援政策難以回應社會訴求

拒修《防止賄賂條例》 豈容特首繼續「無王管」?

採購新冠疫苗慢十萬拍 港府抗疫跌入平行時空

一張配圖引發中澳輿論戰 中國有其必須承載的「雙標」

缺乏關注 保障欠奉 就業不足人士陷水深火熱中

「將布達佩斯帶到華沙」 波匈兩國再挑戰歐洲統合模式

一個人帶火一座城 藏族男孩何以紅到日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