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帶來進步?粵港澳大灣區面臨的挑戰

撰文:01周報
出版:更新:

自2017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全國人大會議上宣布建立粵港澳大灣區以來,各界人士對之寄望甚殷。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表示,根據他多年走訪廣東的經驗,他認為港澳與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的最大的問題,是相互間「不知道」問題在哪、潛力在哪,如何去解決等。這些「不知道」是怎麼產生的呢?四年以來,粵港澳大灣區取得一定發展,但相比起全球其他灣區的發展,也存在一些問題與挑戰。

首先是制度不同。早在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林念修便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涉及一國、兩制、三個關税區、三種貨幣。無論是國際國內,都沒有可資借鑑的經驗,實際上是具有開創性、探索性的事業。頭緒多、任務重、難度大。」此外,專業認證不能互通、身份制度的差異亦令港人難以融入內地,工作、就學和生活上面對不少阻礙之餘,也欠缺相關保障。

相關文章:同是中國公民 身份制度卻令港人難以融入內地

深圳聚集了不少內地頂尖科技企業。(Getty Images)

其次,區內各城市競爭多於合作。回顧過去三十年,珠三角地區融合已多次試行,但效果未如理想。由於區內衆城市未能協調,各自發展,加上各市部份行業和功能重疊,例如香港、深圳、廣州於物流、貨運、航空等方面競爭,未能順暢地合作。這樣的競爭關係也指向一個更核心的問題:誰是區內的龍頭?

針對上述有可能影響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情況,羅文華在文中提供三大建議,意在令向城市的合作更暢順,且互惠互利。

詳細分析請閱讀第282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1年9月13日)《粵港澳大灣區面臨的挑戰》。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82期《香港01》電子周報其他獨家精選內容:

當一國兩制進階至「兩制一體」 拷問香港精英如何追上改革節奏

獨家與金融學者巴晴對話: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的五個疑問

區議員宣誓風聲屢變 政府應說明清楚界線

改革巴士專營權 消弭公共服務商業營運矛盾

習近平口中「前所未有的變革時代」意味着什麼?

西藏和平解放70年:一個遊客眼中的拉薩

美軍頻頻挑釁 習近平拜登通話難改兩國關係轉惡之趨勢

美國人的反恐二十年:從極端恐懼到戰爭疲勞

韓國訂立「反Google壟斷法」應用程式商店改革起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