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融合|共同發展東北研究四十年 回歸後遇政治阻力無法實現

撰文:01周報
出版:更新:

深圳市決策諮詢委員會先行示範區灣區組專家張克科是內地專家,卻對新界北發展歷程瞭如指掌。在訪問中,他能準確憶述自己參與港深合作項目、會見兩地領導的年份——今年已經是他參與推進港深邊境合作的第三十年。對於特首林鄭月娥上周三(10月6日)發表本屆政府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提出的「北部都會區」,張克科直言政府的這次規劃只是「欠責還錢」。

1991年,中央重提深圳河治理和邊境開發事宜。張克科調任至深圳市政治協商會議(下稱深圳政協)機關任處長,政協委員中有十二位來自香港,包括新田鄉事委員會前主席文伙泰。

隨後幾年,張克科率領團隊多次與深圳市政府、口岸辦公室、國務院港澳特區辦公室乃至外交部等各層級的領導人會面,論證發展的可能性,並在1992年首次提出結合福田保稅區和河套地區的地緣優勢,創辦「深港跨境科技園」。圍繞着「跨境科技園」,研究團隊後來做了整體規劃,把現在的河套、深圳灣和新田包含在內,畫了一幅「7.9平方公里」的藍圖,「我們都覺得,這個事情等香港回歸後能做。」

落馬洲河套區與深圳毗鄰,深圳河對岸便是皇崗口岸。(資料圖片)

後來,文伙泰更成立「深圳經濟特區促進深港經濟發展基金會」,繼續資助港深合作開發新界北的研究。張克科亦陸續參與「一河兩岸沿河經濟帶合作」、「一平方公里河套區」、「打通梧桐山貫通深圳灣大鵬灣」、「一地兩檢」、「跨境穿梭巴士」、「深港跨境工作簽證」等研究報告,而彼時香港仍未回歸。

可是,張克科等人的樂觀想法——「香港回歸後能做」,等到1997年香港真正回歸之後,卻遇上政治阻力,導致新界北的發展就此停滯近三十年……

詳細內容請閱讀第286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1年10月11日)《北部都會區的提出  港深經濟融合「欠債還錢」的開始》。按此試閱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