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哲學編輯日課】#17. 超人

撰文:黎子元
出版:更新:

大家是否留意近日新聞報道,已經出現了一種內裡包裹著晶片的藥丸,當它進入胃部,藥丸溶解,晶片就開始與胃酸作用,隨即向體外監控機器發射訊號。也許就在「the near future」(科幻小說常用的設定),納米機器人被注入人體就不是稀奇的事情了。而有機體與無機體、肉身與電子機器複合成賽伯格(cyborg,簡化自cybernetic organism),也未必就是無法想像的。

 

在我印象裡邊,各種機器人、複製人、變種人、賽伯格當中,只有《攻殼機動隊》(押井守版本及神山健治版本)的草薙素子稱得上尼采哲學意義上的「超人」。與素子姐姐(筆者御姐控屬性完全暴露)相比,狼人盧根由始至終還是「人類,太人類」了,而大部分荷里活科幻電影和超級英雄系列都依然以張揚人本主義價值觀的大團圓收場。

 

為什麼素子稱得上「超人」?尼采哲學所講的「超人」有哪些標準?以後人類主義思潮為背景,接下來的幾集編輯日課我們談談尼采的「超人」。

 

尼采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第四部分<更高的人>3節寫道:

 

現在最憂慮不安的人們發問:「人如何得以保存?」可是,查拉圖斯特拉卻是第一個唯一的人要問:「人如何才能被克服?」

 

尼采關心的不是人——不是世人,不是鄰人,不是最貧困的人,不是最受苦的人,不是最善良的人。「超人」,才是他首要的而且是唯一的關注。他提問的問題不是「人是什麼?」這樣問的話,仿佛人真的有什麼本質,而有了本質,人才能夠被維持和保留。尼采提問的問題是「誰可以超越人?」也就是說他在探尋最終可以將人克服掉的途徑是什麼。

 

在當前蔚然成風的後人類主義潮流下重讀尼采哲學,可以發現尼采哲學確認了一種獨特的立場,這種立場不同於對人類地位岌岌可危感到憂心忡忡的、像霍金那樣的科學家的立場,也不同於誤以為人類還可以回歸田園牧歌的、妄圖開歷史倒車的懷舊者的立場。

 

從人將人自身當作科學研究的對象以來,人的概念是歷史到了相當晚近階段才被捏造出來的虛構物;而人的概念試圖指涉或者說捕獲的對象,則是一道從未停息過激烈變形的洪流——此處的恆常者與恒變者之間的矛盾顯示出一種永世不移的人的概念的不可能,以及充其量只能不斷重塑人的概念的含義,來配合這道劇變之流的尷尬處境。

 

習慣於恆常與安穩的人要如何接受恒變與動蕩?更何況劇烈變動的不單單是自身,還有整個外在環境——充滿混沌與偶然性的世界。面對由於不斷變化而帶來的痛苦,基於否定的意志還是肯定的意志,形成反動力還是能動力,決定了完全不同的發展方向——虛無主義,還是克服虛無主義。而不同的發展方向便會通往「末人」或者「超人」。

 

尼采哲學基於肯定的意志指明了一個發展方向:順應劇變之流,在肯定劇變之流的同時,建立全新的評價方式和價值體系。歸結為兩個重要概念,就是:超人與價值重估。於是便有了關於超人的第一項標準:一方面把自身的生成過程和外在混沌流變的世界肯定下來,另一方面基於這樣的自身和世界重估價值、開展創造,能夠在劇變與苦難當中張揚如此強大權力意志的就是超人。

 

由此可見,尼采要克服「人」,其實是要克服那些一味固守著人的某個發展階段、把某個發展階段就供奉為永恆真理的人的概念。對人的克服,對超人的呼喚,其實才正正是對作為流變的人本身的呈現與發揚,對不斷創造新事物、新價值的事業的讚許與歌頌。

 

《攻殼機動隊》(1995年電影版)的結尾,素子與傀儡師連線,窺見了劇變之流,基於自身的肯定意志,超越了苦難與虛無主義,脫出「shell」的拘束,將「ghost」上載到無邊寬廣的網絡,完成了嬗變(transmutation),克服陳舊的人的概念,破除「自我」的壁壘,投入對全新事物的創造當中,一切價值都得到了重估。所以我認為,素子才真的是尼采哲學意義上的「超人」。

 

可是我們也不要誤以為超人就僅僅是一種標榜進化論的概念。尼采哲學描述了成為超人必須經歷的一系列倫理學環節:超人必須從虛無主義中來,以肯定的意志直面苦難,經歷嬗變的關鍵時刻,達到重估一切價值的那個終點——也是起點。整個歷程的背後則是永恆回歸的原理。

延伸閱讀: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德]尼采著,錢春綺譯,三聯出版社,2014年。 
《尼采與哲學》,[法]德勒茲著,周穎,劉玉宇譯,河南大學出版社,2016年。 
Nietzsche and Philosophy, Gilles Deleuze, trans. Hugh Tomlinson, Continuum, 2006.

前文回顧:

【01哲學編輯日課】#16. 上帝死了

【01哲學編輯日課】#15. 虛無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