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克海默:法蘭克福學派的精神領袖

撰文:釋仁
出版:更新:

法蘭克福學派是二十世紀上半葉影響力非常大的思想流派之一,該學派的成員利用馬克思主義,致力對現代資本主義社會進行猛烈批判。他們提出的批判理論為人們批判性地理解資本主義的內部結構及運作模式提供了一個極佳的範式。據說在1978年的一次訪談中,傅柯高度評價了法蘭克福的貢獻,他說如果自己能早些讀到那些著作,就能節省很多寶貴的時間。有些東西他就不會再寫,有些錯誤就不會再犯。另一位法蘭克福學派的重要人物哈伯馬斯表示,法蘭克福學派之所以有不少理論的創新,主要因為他們擁有一個強而有力的「精神領袖」,而這個領袖正正就是麥克斯.霍克海默(M. Max Horkheimer)。

生於情人節的霍克海默,於德國斯圖加特的一個猶太工廠主家庭長大。他早年曾先後在慕尼黑大學、弗萊堡大學和法蘭克福大學學習哲學。1922年在法蘭克福大學取得博士學位。霍克海默於1923年與他人組建了法蘭克福社會研究所,並於1931年擔任第二任所長。他正式將研究所的研究方向確立為社會哲學研究,以馬克思主義為研究方法。由此,在霍克海默的領導下,該學派樹立了以馬克思主義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的思想精神。

法蘭克福學派:阿多諾、馬庫色、班雅明、哈伯馬斯

納粹黨上台後,由於霍克海默本人為猶太人,而且納粹黨不容許馬克思主義在德國傳播,所以霍克海默和大部分成員流亡至美國。1950年霍克海默回到德國,再度擔任社會研究所的所長,隔年又任職法蘭克福大學的校長,直至1953年才退休。

對文化產業的批判

霍克海默在1936發表的《利己主義和自由主義》中對資本主義資產階級的「大眾文化」給予了激烈的批判。他指出資本主義社會下的文化創造原本具有積極的意義,但發展至後期,文化創造變成了一種服務統治階級,具欺騙性和馴服民心的意識形態工具。霍克海默強調「大眾文化」不同於由群眾自發參與的「通俗文化」,為此,他在後來用「文化產業」來代替「大眾文化」的說法。

1947年,霍克海默與法蘭克福學派的另一位重要人物阿多諾(Theodor W. Adorno)合寫了《啟蒙辯證法》(Dialectic of Enlightenment)一書,探討西方近代的啟蒙運動如何不斷發展,甚至走向了自我摧毀。此書質問和批判歐陸自啟蒙運動開始的思想史,奠定了批判理論在當代歐陸思想體系的重要性。所謂批判,並非只是負面表述的批評,全面重新分析判斷當前的社會現象。

霍克海默與阿多諾合著的《啟蒙辯證法》(Dialectic of Enlightenment)

在這本重要著作當中,他們提出了「文化產業」(cultural industry)的概念。他們認為在工業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下,文化已經不能再如以往那樣,被理解為藝術工匠和天才的創造。相反,文化已經變成了工廠流水作業的產物。這當然不是說藝術工匠和創作者完全失去了自主權,而是說現在的藝術品已被用於賺取暴利。換言之,藝術品從藝術鑑賞的珍品成為了買賣的商品。

阿多諾:法蘭克福學派 質問與批判自啟蒙運動的西方思想史

藝術品被商品化,所以資產階級早已不再以藝術審美的眼光去打量藝術品。他們一心只想把藝術品不斷進行複製,進行標準化的製作。所以人們不難發現在當今社會,好像滿街都可以買到大量的所謂「藝術品」。而且,這些買來的「藝術品」像是「倒模」似的,電影、電視劇等的套路也都千篇一律。甚至,人們聽到一些似曾相識的曲調時,都會不自主地作出相同的機械反應,而這些反應,其實早在製作這首曲調時已經被預設好。霍克海默和阿多諾認為,縱然資產階段一再宣稱藝術創作是創造性和多樣性的,但是,在資本主義的大背景下,「創意」和「多樣性」的標籤只是用來掩蓋藝術品不斷被重複生產的商品本質而已。

【兩人的批判對於安迪・華荷是否有效呢?──安迪・華荷:商業是最好的藝術?身為 KOL 的普普藝術教父

霍克海默和阿多諾指出,假若人們想對藝術品、藝術創作,甚至對文化產業有所認識,一定要從宏觀的社會視角出發,這樣才能明白文化產業只是資本主義用以剝削工人和馴服意識形態的工具。霍克海默和阿多諾兩人在書中表示,文化工業的每一個產品,都是巨大經濟機器裡的其中一個標本,所有的人從出生開始,無論在工作還是在休息時——只要他還在呼吸——他就離不開這些產品。沒有一個人能不看有聲電影,沒有一個人能不收聽無線電廣播,社會上所有的人都受到文化工業產品的影響。文化工業的每一個運動,都不可避免地把人們變為統治階級所希望塑造的那個樣子。難道文化產業自身沒有任何革命的面向嗎﹖霍克海默和阿多諾認為工業化的文化可以像民族文化一樣,對資本主義制度發泄憤怒,但不能從根本上威脅資本主義制度。這就是工業化文化的全部實質。

【對於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批判──詹明信:永遠要歷史化!】

霍克海默和阿多諾兩人最後語重心長地指出,其實大眾文化從來不是真正的大眾文化,或者說它不具有真正意義的普遍性,它的普遍性是虛假的。大眾性從來不被大眾直接決定,而是往往被其他階層的代表所決定。文化產業無限制地把社會上的所有人調教成娛樂工具,或者說是統治階級期望他們成為的那類人。

《01哲學》,哲學入門,深入淺出,更好地理解,更好的邏輯。
下載《香港01》App ,按「+」號加入《哲學》搶先看文章: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