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的興起 - EP19

撰文:01哲學團隊
出版:更新:

經院哲學(Scholasticism)時期經過五百多年,漸漸走向僵化,討論的問題亦遠離了生活世界,例如修士們在課堂上討論一根針頭到底能站多少天使(是無限位),無怪乎後人對經院哲學有「煩瑣哲學」的詬病。神學思想愈往思辨方向發展,則愈遠離社會大眾,教會對群眾的影響力慢慢喪失,加上十四世紀歐洲黑死病傳播廣泛,奪去歐洲近一半人口。無情的災難令人們對教會失去信心,人們開始質疑教會的地位,重新思考自己和世界,這就催生了重視個體的人文主義(Humanism)和文藝復興(Renaissance)的誕生。

 

宗教改革

 

但獨立意識的醒覺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慢慢經歷才能成長。十六世紀由於天主教在德國佔有大量世俗資產,直接與當時不少新興資產階級發生利益衝突,而德意志王侯們亦早已對教會的資產覬覦已久,乘機侵佔。在兩大勢力支持下,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於十六世紀發起宗教改革運動(Protestant Reformation),建立基督新教信仰(Protestant),天主教會權威遭到多方面摧毀,對當時民眾的思想解放起到巨大作用。思想的解放和獨立意識的醒覺在與宗教權威的長期鬥爭中成長起來。

人文主義的興起

 

到了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已經取得了較為完全的思想形態。在中世紀經院哲學,天啟高於人智,信仰規限人性的探索方向,這是以「神」為中心的思想形態(theocentric);至於在文藝復興和之後的近代哲學時期,則衝破了中世紀神學的桎梏,首次倡導人類理性的自律性優位,專門以人為中心的立場(anthropo-centric)探求了以有關人的理性真理。人文主義的主旨是以人為中心,以人性和人權反對宗教權威,提倡理性與科學且重視古典學的修養;從而肯定現世的生活,反對過份對彼世和超越界的渴求等等。

 

雖然如此,人文主義者並不完全是天主教會的敵人,他們大多都是對教會的教條進行冷嘲熱諷,但極力肯定宗教對人心靈的重要性,不少教會人士甚至是人文主義者的贊助者。

 

人文主義者包括蒙田(Montaigne)、塞萬提斯(Cervantes)、莎士比亞(Shakespeare)、培根(Francis Bacon)、但丁(Alighieri Dante)、馬基瓦維利(Machiavelli)、薄加丘(Boccacio)等等,以上各人在各自的思想領域都有卓越貢獻。除思想家與文學家外,文藝復興時期是繪畫藝術極為發達的年代,透視法的發明源於人開始從自己的視點,而非神的全能視角出發來觀看世界;繪畫中的神聖形象(如天使)亦跟人有著同樣的比例,不再在天空懸浮而是雙腳著地。當然,這亦是孕育出舉世聞名的藝術家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與拉斐爾(Raphael)三傑的黃金時代。

 

經院哲學的終結

 

由於人文主義提倡以人為中心,重視人的價值,肯定現世的生活。人自身開始成為思考的對象。文藝復興以前,自然是人們的主要研究對象。隨著人文主義的興起,人開始轉而思考自身。啟發了後來笛卡兒(Descartes)提出「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的哲學命題。笛卡兒通過自己的懷疑活動,發現了一個不能被懷疑的東西,這個東西就是正在懷疑的我,笛卡兒此舉開啟了以後對主體(subject)的哲學探討。從宗教下落到了人文,這就是經院哲學之後的哲學史轉變,下星期開始我們就將開始這段哲學史的重要階段,現代哲學和啟蒙運動時期。

 

 

《01哲學》,哲學入門,深入淺出,更好地理解,更好的邏輯。
立即下載《香港01》App: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