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根斯坦:天才最完美的實例,及其責任

撰文:釋仁
出版:更新:

曾經有一個人,被英國哲學家、數學家和邏輯學家羅素(Bertrand Russell)稱為「傳統所說的天才的一個最完滿的實例」。

在進入英國劍橋大學的第一個學期末,這傢伙時常深夜跑到羅素家,並在他的書房中來回踱步,神態瘋狂。對於這個人的古怪行為,旁人儘管會感到非常古怪,但羅素早已習以為常。他唯一擔心的是:這傢伙會打碎家裡的家具。在某個晚上,又一次,這傢伙又跑到羅素家裡,不過這次,這個人要求羅素幫他確認自己到底是不是一個笨蛋。羅素可能本來打算看他的踱步表演,對於突如其來的問題,一時啞口無言。這個人接著說,如果他的確是一個笨蛋,他就跑去做飛行員;如果不是,他就做哲學家。羅素回應道︰那你至少寫一篇論文給我過目,以便我確認你到底是不是一個笨蛋。

羅素:結識維根斯坦,是我一生中最令人興奮的智慧探險

新學期開始時,這個人就拿來了一篇論文,羅素後來回憶,他才剛看了第一句,就相信此人肯定是一個天才。能夠博得羅素極高的評價,想必不是等閒之輩。根據羅素的說法,此人易動感情、思想深沉、性情激烈、卓爾不群。這個人後來寫了一本書,當羅素評閱這本書時,發現書中隱隱地散發出一種嚴肅和深沉的神秘主義氣息,使羅素感到不悅。羅素表示「他這個人和往常一樣,是獨斷的,他吐露他的意見像俄國沙皇下諭旨一樣。但是草野小民對這種辦法是難以滿意的。」

這個人不僅和羅素有交集,而且也和羅素的老師懷海德(Alfred North Whitehead)有過交往。羅素在自己的自傳中描述,有一次羅素的老師懷海德告訴羅素,這個人第一次去見懷海德的時候,他恰好在吃下午茶。這個人被禮貌地請進屋內,不過他又再一次在別人家裡來來回回踱步,久久不作一聲,好像沒有注意到懷海德的夫人在場。他突然爆出一句話「一個命題有兩個極,它是 a 和 b」。懷海德問他 a 和 b 是什麼,不過懷海德馬上發現了自己的話好像有點不得當,這個人聲如雷鳴地表示「a 和 b 是不可定義的」。

懷海德︰要對歐洲哲學作最保守的描述,它是對柏拉圖的一系列註腳

這個人就是堪稱對二十世紀哲學非常有影響力的哲學家路德維希・維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而那本引得羅素不悅的,帶有神秘主義氣息的書便是著名的《邏輯哲學論》(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維根斯坦於1889年的今天出生在奧地利維也納的一個非常富有的猶太家庭。父親是奧地利鋼鐵工業巨頭,母親則是一個銀行家的女兒。維根斯坦是這個家庭中的八個孩子中最年幼的孩子。他早年的教育都是家中進行的,至到十四歲時才被送到林茨中學就讀,不過他在中學時的學習成績只是一般。維根斯坦希望可以在畢業後能夠跟物理學家波爾茲曼(Ludwig Eduard Boltzmann)學習,不過在維根斯坦畢業那年,波爾茲曼卻因為精神問題而自殺身亡,維根斯坦後來去到德國柏林一間工業學院學習工程技術。

路德維希・維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

1908年,他到了英國的曼徹斯特大學當研究生,選擇了航空工程空氣動力學作為自己的研究領域,維根斯坦在處理有關螺旋槳的原理時,撞上了一些純粹數學的問題。其實要研究物理學又怎能不涉及數學問題?事實上物理學和數學的關係非常緊密,以致於人們經常見到討厭數學的人和討厭物理學的人,幾乎是同一群人。維根斯坦在1911年跑到德國面見著名的邏輯學家、數學定和哲學家費雷格。費雷格建議維根斯坦可以考慮跟從在劍橋大學的羅素學習數學和邏輯。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隨著塞拉耶佛的槍聲打響,維根斯坦毅然選擇加入奧地利軍隊,對於這個決定,歷來有不少不同解釋。根據維根斯坦的姐姐赫爾米勒的看法,維根斯坦入伍的動機,不只是想保衛自己的國家,更關乎於維根斯坦的一種強烈願望,希望讓自己經受一點困難,做一點跟純粹智力工作不同的事,使自己能夠「轉變成一個不同的人」。

維根斯坦:《戰時筆記》100年

維根斯坦的傳記《維根斯坦傳—天才之為責任》的作者蒙克認為,我們不應該想像這樣的一個畫面,即維根斯坦帶著擺脫了枷鎖的喜悅迎接向俄國開戰的消息,或他也處於那時籠罩著歐洲民族的歇斯底里的仇外情緒中。然而,他在某種意義上歡迎戰爭似乎不容置疑,即便出發點是個人的,而非民族主義的。維根斯坦和他的很多同時代人一樣,察覺到直面死亡的經驗將以某種方式改進自己。或者可以說,維根斯坦走上戰場,不為了國家,而更多是為了他自己。早在1912年,維根斯坦便在劍橋大學向羅素提到過威廉.詹姆士的《宗教經驗之種種》,他向羅素表示這本書也許令他在一條道路上改進了自己。詹姆士表示無論一個人多麼軟弱,「如果他願意冒死亡的風險,更進一步,如果他在自己選擇的事業上英勇地受到了死亡的風險,這一事實將永遠祭奉他。」

維根斯坦隨後以志願兵的身份加入了奧地利軍隊,前往未知的東線戰場。身處環境極為惡劣的東線戰壕,決定了維根斯坦的思考由邏輯拓展轉變到關心人生意義,甚至關於整個世界的本質的形而上學思考。這些由邏輯理論和宗教神秘主義奇特結合而成的產物——《戰時筆記》——堪稱是《邏輯哲學論》的前奏。這本書中討論的範疇,如世界、形式、結構、界限、邏輯、思維、語言、主體、意志、真理、價值、意義、形而上學、上帝,基本上全都可以在《邏輯哲學論》中找到。

大戰結束後,維根斯坦成了戰俘,被關在意大利的某個戰俘營。在羅素的幫助下,《邏輯哲學論》順利出版,維根斯坦在書中以「對於不可說的東西我們必須保持沉默」的命題結束了全書的討論,維根斯坦認為所有的哲學問題都已經得到解決,便決定離開哲學,轉而到奧地利南部山區當一名小學教師。維根斯坦在鄉村因為體罰學生而和學生的家長們發生激烈的衝突。雖然有這個令人不愉快的經歷,但維根斯坦還是取得了一個教學成果,那就是為了學生們編纂了一部小學生字典。

維根斯坦《邏輯哲學論》(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

後來,維根斯坦離開了鄉村,選擇到了一所修道院當一名園丁的助手。當助手的日子不太長,維根斯坦又跑去當建築師,為他的姐姐設計房子,這座建築物就是後來的保加利亞大使館。正正在這個時代,在奧地利的首都維也納有一群人,他們正在那裡捧著《邏輯哲學論》來讀,甚至把維根斯坦視作他們的精神導師。維根斯坦和這群人有過一些對話,而這些對話後來被這個小組的成員之一的魏斯曼整理成書出版,而這群人就是著名的維也納學圈。

1929年,維根斯坦決定重返劍橋大學。維根斯坦希望以自己的《邏輯哲學論》作為論文申請博士學位的論文。博士論文的答辯會由他的兩位老師羅素和摩爾主持。不過羅素和摩爾對《邏輯哲學論》的思想不甚理解,結果維根斯坦在講解完自己的論文後,竟然斥責兩位老師不理解自己的思想。但無論如何,不給維根斯坦博士學位,根本說不過去。維根斯坦順利把學位拿到手之後,便決定留在三一學院教授哲學。1939年,維根斯坦接替摩爾,成為了哲學教授。不過維根斯坦對劍橋大學多有不滿,甚至認為哲學教授本身是一份荒唐的工作,所以在劍橋大學待了不久後,便再次離開劍橋大學。

維根斯坦晚年被診斷出患上前列線癌,使得他不得不頻繁地到劍橋大學與他的主診醫生貝文醫生會面。維根斯坦一想到自己要死在一所英格蘭醫院,他便愈發感到害怕。貝文醫生向維根斯坦表示,如果維根斯坦願意的話,可以到自己的家中接受醫治。維根斯坦接受了貝文醫生好意,搬到了劍橋。在4月28日晚,維根斯坦病得非常嚴重,差不多快要失去意識。貝文太太告訴維根斯坦他在英格蘭的朋友們快要來看他。維根斯坦在失去意識前對貝文太太說:「告訴他們,我過了極好的一生。」

參考資料:

《戰時筆記1914-1917》,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著,韓林合譯

《邏輯哲學論》,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著,韓林合譯

《羅素自傳》,第二卷,羅素著,陳啟偉譯

《我的哲學的發展》,羅素著,溫鍚增譯

《維特根斯坦傳天才之為責任》,瑞・蒙克著,王宇光譯

《可說的與不可說的──前維特根斯坦的形而上學》,鑑傳今著

【無睡意哲學】中的維根斯坦:

維根斯坦:不能言說的,必須保持沉默 - EP81

維根斯坦:語言遊戲 - EP84

維根斯坦:家族相似性 - EP86

_________________

+1

下載《香港01》App ,按「+」號加入《哲學》搶先看文章: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