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斯賓達:愛比死更冷,美與醜之間辯證的鏡頭

撰文:方川明
出版:更新:

1945年5月31日,「新德國電影之心」法斯賓達(Rainer Werner Fassbinder, 1945-1982)生於亂世西德。其時納粹德國才投降不久,美軍大舉進駐,戰敗國民人心惶惶。生活條件不足,資源枯竭,不少人過著沒有尊嚴、形如蛆蟲的生活。法斯賓達的童年,正是在戰後的瓦礫中成長,見盡現實的殘酷無情。或許如此,他的影視作品(後期更甚)離不開戰後的頹敗德國,還有靡爛的人心。

寧那・華納・法斯賓達(Rainer Werner Fassbinder, 1945-1982)(資料圖片)

導演之前的劇場路

在社會的崩毀之外,法斯賓達亦目睹了家庭倫理的崩解。自幼父母離異,跟脾氣古怪的母親相住(補:曾有德國電視台以此為據,用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訪問法斯賓達),年輕的法氏遇上困難,往往逃到戲院,躲在𣸑黑的環境裡,觀看荷里活電影,逃離現實。其中,美藉德裔導演德格拉斯薛克(Douglas Sirk)的通俗劇作(mekodramas),教他印象至深,影響其往後創作。成年後,學業幾乎報廢的法斯賓達,有意修讀電影藝術,把 8mm 菲林拍成的業餘作品和劇本,連同申請書投去柏林電影學院(Berlin Film School),可惜不獲取錄,使他轉至劇場創作。

尚盧高達:《斷了氣》的蒙太奇 那為電影藝術帶來革命的法國導演

1967年,法斯賓達加入作風新穎的幕尼黑動劇團(Munich Action-Theater),身兼演員、編劇及導演多職,累積經驗。期間,法斯賓達認識很多台前幕後人員,每每都是抱持熱誠的藝術青年。他們漸漸建立親密無間的工作關係,彼此提升藝術修養。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的劇目、黑格爾(G.W.F. Hegel)的美學、Straub-Huillet 的激進左翼電影,還有尚-盧・高達(Jean-Juc Godard)的電影作品等,是他們的閒話家常。及後,上述班底以法斯賓達為首組成反劇團(Anti-Theater),嘗試更大膽的劇場實驗。

黑格爾:藝術與自由 - EP47

尚-盧・高達的翻版?

然後,法斯賓達的電影夢重燃,重新製作短片。他的電影處女作,是自編自導自演的《愛比死更冷》(Love is Colder than Death,下稱《愛》);初聲啼聲,便惹來爭端。《愛》在第十九屆柏林影展首映後 ,換來是觀眾的謾罵與噓聲。理由很簡單:首先即便從今天看,《愛》有著濃郁的劇場風格,與其說是實驗性強烈的劇情片,不如說是樸實無華的劇場紀錄片;其次,電影跟高達的作品倒模般相似,高達式構圖及(臭名昭著的)「解構」式敘事比比皆是。故此,當時的觀眾和評論人眼裡,《愛比死更冷》是製作陳乏,沒有獨特風格可言的山寨貨。然而,剔除上述的刻板印象,這齣電影的內涵是探討人的(絕對)孤獨和背叛等主題,也是法氏日後反複思量的議題,亦是其作品的基調之一。

更多《愛比死更冷》劇照:

+3

此後,法斯賓達及其班底極速地製作電影,高峰紀錄是一年內生產六部長片和幾齣劇作。重要的是,法斯賓達的作品質量並重,風格統一;由於佳作不斷,終於引起國際影壇迴響,例如:《四季商人》(The Merchant of Four Seasons)、《霍斯》(Fox and His Friends)、《恐懼蝕人心》(Ali: Fear Eat the Soul)、《瑪麗布朗的婚姻》(The Marriage of Maria Braun)和《蘿拉》(Lola)等名作。從此,法斯賓達的名字,聯同華納・荷索(Werner Herzog)、溫德斯(Wim Wenders)、舒倫杜夫(Volker Schlondorff)等人,代表著德國的新電影運動,在戰後的瓦礫中重生。

更多法斯賓達電影海報與影碟封面:

+9

美與醜的辯證關係

有別於尊・禾達斯(John Waters)的垃圾三部曲(Trash Trilogy: Pink Flamingos, Female Trouble, Desperate Living)——同樣是光怪陸離、性別錯摸、性虐待、醜陋的色彩和衣服配搭等——法斯賓達的電影不是「以醜為美」顛覆固有審美觀,它呈現的是美與醜的辯證關係。舉《蘿拉》其中一場戲為例:電影正進入高潮,正人君子 Von Boh 不相信自己心愛的、氣質高雅的 Lola,竟是一名庸俗的歌廳舞女,他毅然步入了下三流歌廳。接著,由 Barbara Sukowa 飾演的舞女 Lola,正以神女姿態在台上唱歌。此際,她的身影融入誇張的粉紅燈效之中,形成朦朧如幻的感覺。此乃台下的觀眾,包括 Lola 自己眼裡的華麗形象。

《蘿拉》(Lola)劇照(IMDb)

然後,鏡頭徐徐拉近,舞台燈光效果暮然變成冷色,Lola 那驚訝的臉容佔據了畫面,因為她發現 Von Boh 正身在台下。接著,焦距、燈效隨之改變,一切如夢幻泡影:原先美麗的 Lola,變成了糞便一樣的厭惡性存在,她同時也脫下身上裝潢,毫無保留,形同赤裸。此乃政治委員 Von Boh 的視點,同時侵蝕了 Lola 對自己的看法。透過敘事角度的轉變,法斯賓達巧妙地展示了慾望對象變回日常客體的嘔心過程(反之亦然)。

1982年6月10日,法斯賓達被發現死在家中,當時他手上的香煙仍未燃熄,面前的電視機正雜訊連連。據說患有失眠的法氏是吸毒過量而亡,年僅三十七歲。也許,恰如他生前受訪時曾說:「只有死亡才是真正的休息。」創作力澎湃的法斯賓達,終可好好睡一覺,靜靜地休息了。

_________________

+1

下載《香港01》App ,按「+」號加入《哲學》搶先看文章: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