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恩斯:宏觀經濟學之父,無形之手不會有效

撰文:唐晉濱
出版:更新:

記得以前在中學讀經濟科,課程中的一半部分是宏觀經濟學(macroeconomics)。經濟學本來沒有微觀與宏觀之分,直至凱恩斯打開了整體經濟的理論,而被公認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經濟學家。凱恩斯更以實際的經濟政策,證明其理論可行,將社會從三十年代的大蕭條的谷底拯救出來。

約翰・梅納・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Foundation for Economic Education)

劍橋之子

約翰・梅納・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於1883年6月5日出生於英國劍橋,其父親約翰・內維爾・凱恩斯(John Neville Keynes)是位經濟學家,亦是劍橋大學的人文科學教授。凱恩斯首先入讀了有名的貴族學校伊頓公學(Eton College),他雖上身中產,但輕易與上流階級的子弟打成一片。其後凱恩斯順理成章亦入讀了劍橋大學數學系(伊頓是劍橋的預備校),他曾經迷上了摩爾(G. E. Moore)的倫理學,但名經濟學家阿爾弗・馬歇爾(Alfred Marshall)勸導凱恩斯要成為經濟學家,他就循此方向進發。

羅素:結識維根斯坦,是我一生中最令人興奮的智慧探險

劍橋的背景使凱恩斯進入了作家與哲學家組成的知識分子團體布魯姆斯伯里派(Bloomsbury Group),成員有摩爾與羅素(Bertrand Russell),他亦與文學家吳爾芙(Virginia Woolf)成為了終身好友。團體認為經濟學對於人的幸福是必要的,就如文學與藝術。

經濟學是理論,也是實踐

凱恩斯以能言善辯聞名,他的書寫亦辭藻優美,至今仍然是經濟學界的寫作楷模。凱恩斯亦經常語帶幽默,愛用比喻來講經濟學,他曾預言社會將會目睹「食租者的安樂死」(euthanasia of the rentier);他亦如此評論股票投機活動:「若投機者像在企業的洪流之中漂浮的泡沫,那則無傷大雅。可是當企業成為了投機漩渦中的泡沫時,形勢就嚴重了。當國家的資本發展淪為賭場運作的副產品,那資本就多數沒得發展了。」而凱恩斯本人就是有名的投機高手,在公職以外為他賺得美滿的物質生活,比如收藏藝術品與美酒。

位於華盛頓的國際貨幣基金總部大樓(Wikimedia Commons: AgnosticPreachersKid)

凱恩斯是極有自信的人,他深信沒有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這延續他的經濟觀。他對於國家對於人類福祉所扮演的角色,有非常樂觀的看法,他認為只要修補問題,即可穩健向上發展。經濟學於凱恩斯不只是理論或事實與數據的研究,更一門介入人類生命與社會的實踐學問。除了制定政策,他亦身任英格蘭銀行的董事,並參與規劃與成立國際貨幣基金(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與世界銀行(World Bank),切實地影響了二十世紀以來的世界經濟與社會。

長線來看,我們死光了

1929年起全球陷入經濟大蕭條,使一眾經濟學家束手無策。為此凱恩斯於1936年發表畢生巨著《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簡稱《通論》),對經濟學提出革命性的新理論框架,被譽為跟亞當・史密的《國富論》與馬克思的《資本論》齊名的三大政治經濟學經典。

1936年初版《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

就業是經濟學的核心議題之一,凱恩斯以前的經濟學不認為有非自願失業這回事,因價格機制會調節工資水平,從而均衡供求。也就是說,全面就業(full employment)完全可以透過市場機制來達到。

當時的經濟學家普遍仍然相信自由放任主義(laissez-faire)的市場經濟,認為需求與供應之間會自動調節成均衡水平,而經濟蕭條與失業都是暫時的異常狀態,長線來說最終都會自己消除。然而大蕭條一直持續了多年,市場到底甚麼時候才自我調節呢?凱恩斯曾拋下名言:「長線來看,我們死光了。」(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他攻擊自由放任的古典教條,並不相信市場有效論,亦不相信亞當・史密(Adam Smith)那被引用過無數次的無形之手(invisible hand),即不相信市場會自動完成最有效的供求分配與資本變現、流通,亦即無法做到充分就業,讓經濟體中的財富穩步增長。

亞當・史密:無形之手,政治經濟學的先驅

如今每當有國家出現經濟危機,總有經濟學家會重提凱恩斯學派或凱恩斯路線,2008年或2020年亦如是。凱恩斯指政府能做的首先是控制貨幣供應的貨幤政策,以影響市場的消費與投資比率。然而貨幣政策亦有無效之時,這時政府要主動介入市場,才可能解決迫在眉睫的經濟問題。政府可以推行各種財政政策,比如發行國債,將籌得資金投入到買地、發展基建之上,從而增加就業需求。凱恩斯指我們毋需懼怕一時的政府財政赤字,花出去的錢最終可以回歸到政府的庫房,達到收益平衡。

宏觀經濟學之父

凱恩斯宏觀經濟學(雖然他自己並未使用這詞)中的一個基礎觀點是:作為整體的經濟,並不等同於所有個人的總和。舉個明顯的例子:我們經常聽到親友與廣告說儲蓄是好習慣,可以讓更好規劃人生,在遇到突發事件時可以有動用的金錢等等。可是放在整體經濟的角度來看,一個人的支出就是另一個人的收入,若社會上每個人都樂於儲蓄,就等於在整體上減少了消費與投資,這會使資本流通停滯,甚至釀成經濟災難。

凱恩斯的創見,在於他發現了整體經濟與個人經濟有不同的運作方式,因此需要不同的思考模式與理論。

_________________

+1

下載《香港01》App ,按「+」號加入《哲學》搶先看文章: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