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自由主義經濟困境看特朗普熱潮

撰文:釋仁
出版:更新:

2016年被認為是世紀之戰的美國總統選舉尚有一個月便打響,共和黨代表特朗普和民主黨代表希拉里即將競逐總統一職。兩位參選人無論在政策,出身背景和性格都極為不同,本身為富商的特朗普以政治素人的面貌代表共和黨,其言行出格堪稱政壇惹火尤物,對民主黨百般嘲笑怒罵毫不手軟,而民主黨代表希拉里普遍被認為成熟、穩重、甚至帶點政客味道。

 

兩人在日前全國電視辯論賽場上針鋒相對,可惜辯論焦點不再集中政策項上,而變成特朗普的不斷駁斥和希拉里不斷被打斷的滑稽畫面。事後不少媒體分析焦點均落在特朗普的大男人主義、無禮、粗鄙和無知上,而普遍認為希拉里成熟、穩重、大方和有備而來。

 

不過在路透社與Ipsos合辦的最新民調顯示,希拉里在辯論後基本上並沒有擴大優勢,調查顯示希拉里的支持率為43%,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的支持率則為38%。民調反映出雙方的差距其實不大。首次參選的特朗普其支持率竟然和一位在政壇上打滾多年的希拉里相差無幾,甚至在美國掀起一場特朗普熱潮,箇中原因值得深思。

 

事實上,民主黨派和大多數美國人對特朗普熱潮的出現感到不解,到底有誰會支持一位毫無修養的人當美國總統呢﹖根據民調顯示,特朗普的支持者大部份為教育水平較低的白人工人階層,而民主黨派的支持者主要是中產知識份子、有色人種、部分基層民眾等等。作為民主黨支持者的知識份子很輕易認為教育程度低、和毫無教養的工人階層和特朗普自然是臭味相投,而且特朗普的支持者大部份都是白人,更理所當然和特朗普的白人主義契合。不過當他們作出這類精英主義式判斷時,便忽略如下事實,白人工人群體其實不是一群沒有理性、缺少教養的種族主義者,他們是一群在經濟困境下難以生存的工人,因為經濟困境迫使他們轉投共和黨另覓出路。因此特朗普獲得工人階層支持絕不是偶然。特朗普熱潮只是美國在新自由主義下,經濟結構性不公的表面症狀,僅僅把特朗普熱潮歸於工人非理性和無知反而是掩蓋了深層次的經濟問題。

 

新自由主義困局

 

自上世紀美國總統列根的新經濟政策取得一定成就後,新自由主義便成為美國的沿用國策。新自由主義無論在政治、經濟和外交上都指導著美國的國內和外交的政策。新自由主義主張市場完全自由化,認為市場會自我調控,因此反對任何形式的政府干預,擁護大市場小政府的理念。新自由主義亦提倡經濟全球化,取消任何形式的經濟保護,讓資本在全球自由流動。

 

新自由主義支持經濟發展全球化,自冷戰結束後,不少美國公司專注海外擴張,特別在金磚四國,即巴西、俄羅斯、中國和印度設廠投資。從2010年至2013年,美國企業對外投資為15.79%上升為20.02%,說明了美國企業向外地轉移的趨勢沒有改變。發展中國家提供大量廉價勞動力,而且勞工保障法例落後,即使勞工發生意外,只要稍作賠償就可打發了事,所以吸引美國企業在當地投資。大量公司外遷,在美國造成大量製造業職位的流失。在奧巴馬執政下,從2010至2013年,雖然美國製造業增加了52萬個就業職位,其中有5萬個職位從海外遷回本土,不過由2000至2009年之間卻有600萬個職位消失。

 

全球化鼓勵世界各地的資本的自由流動,打破貿易壁壘,有利美國公司把產品外銷至世界各地,不過在自由貿易協定規定下,美國的產品能銷售至國外,外國的產品自然也能流進美國。近年中國經濟發展迅速,中國擁有龐大廉價勞動力,產品成本普遍較美國低,因此更具競爭力,美國本地製造業自然難敵外來產品,從2009年至2012年,美國製成品一直處於貿易逆差狀態,貿易虧損問題嚴重,倒閉和裁員在國內已是司空見慣。

 

新自由主義強調市場自由,消除政府對市場的規管和限制,使政府不得干預市場交易,間接為美國對沖基金基理、養老基金經理、華爾街炒家的炒賣行徑辯護。而且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 任職聯儲局主席期間把利率降低至1%,增加貨幣供應,大量流動性貨幣流入房地產等交易市場而不是提高製造業生產力和科技。基金經理們在市場上收購中小型公司,通過裁員,合併部門、增加工時和壓低工人薪金,在短期製造出公司業績良好的假象,然後立刻在市場上分拆和出售公司。更加嚴峻的是華爾街的基金經理還可以通過槓桿效應進行投機,即一次過借入大量貨款,一次過收購多間公司,然後進行上述「重組」,再把多間公司拋售,償清借貸後,經理們仍保有龐大收益。當投資者和基金經理發現投資股票、產地產、收購中小型公司比起投資工廠更容易獲利時,結果是美國經濟再也不透過僱用勞工來維持生產,美國經濟由實體製造業轉變成金融工業,開始金融化和去工業化,經濟產業結構慢慢變成金融主導。

 

當特朗普揚言實行商業保護主義奪回數百萬工作機會、重振美國製造業、要求中方停止非法外銷補貼和以及落後的勞工及環保標準,對於工人而言,特朗普正也是保護美國本土製造業的理想人選,除此之外,在民主黨管治下,經濟仍未見起色,亦把工人階層推向共和黨。

 

與工人漸行漸遠的民主黨

 

與希拉里同為民主黨的奧巴馬執政時,美國政府先後推出「買美國貨」、「製造業促進法案」,不過收效甚微。主要是再工業化提倡自動化、3D打印、網絡信息化等提高生產力,變相把大量低教育水平的工人拒諸門外,進一步工業化帶來的後果竟然是更多工人失業。而且一旦政府由主導市場再工業化,又會容易落入政府主導和自由市場之間的矛盾,只要政府稍微對市場進行干預,就會遭到金融機構和私人企業反對。奧巴馬政府在經濟政策上可謂陷於進退維谷。

 

這次大選希拉里的政策,不可謂不周詳,可惜在多方面未能滿足美國工人期望。眾所周知,希拉里曾大力推行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旨在推動促進美國與亞洲多國的貿易自由化,事實上就連希拉里的競選搭檔凱恩(Tim Kaine)在此前支持TPP後現在也出面反對,指出TPP對美國的勞工階層不利,顯示該自由貿易協定在美國民間不受歡迎。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外國商品乘著自由貿易協定湧入美國,直接打擊美國本土製造業。而希拉里到大選前突然改口反對TPP,很難令美國工人階層相信其經濟改革的誠意,更多認為希拉里此番言論只是拉票手段。

 

希拉里在保護國內經濟和促進全球貿易方面,做法亦模稜兩可。希拉里聲言反對TPP和中美洲自由貿易協定(CAFTA),保護美國勞資雙方的利益。然而,希拉里又承認美國跟全球各國的貿易無可避免,重點在於如何保障美國人的競爭力,提供基本保障。但面對炒賣風氣和惡意收購隻字未提。繞了一個大圈,眼看希拉里還是沒有拿出肯定性的經濟政策,僅能表示要平衡保護本國和與外國商貿之間的利益,工人難免感到無所適。加上希拉里在奧巴馬政府長期任職,但美國經濟至今仍未復甦,而且她的政客形象深入民心,面對其在經濟政策上反覆不定,而且含糊其辭,愈發令工人難以忍受其政客技倆,難令工人階層投下信心一票。對於工人而言,選出一個新面孔,也許能稍稍改善經濟情況,縱使特朗普不一定能完全兌現經濟承諾,但至少能夠懲罰民主黨在執政時的無能

 

早在桑德斯和希拉里在進行黨內競選提提名時,桑德斯一針見血地指出大銀行和大企業主宰了美國,壓制勞工運動,降低工人的生活水準,用不正當的手段壟斷經濟。一般工人的工作時間更長工資卻越低,而幾乎所有的收入都落到最上層的1%的億萬富豪手中。在桑德斯的競選團隊中,工人義工竟多達5000人,可見桑德斯深受工人階層支持。不過美國政治向來有一個弊病,就是政黨能夠操縱提名黨代表,如果黨員希望作為總統大選的黨代表人,他需要獲得黨內提名和支持而不是黨外支持。既然民主黨最後選擇放棄了桑德斯,自然流失大量來自工人階層的選民。

 

檢討新自由主義

 

在美國興起的特朗普熱潮絕不是偶然事件,而是有深層的經濟原因,人們僅僅把熱潮歸因於工人階層的非理性行為、民粹主義甚至種族主義反而掩蓋了深層次問題。在這次美國大選中熱議的種族主義、階級衝突等尖銳議題,其實可以追溯至新自由主義所帶來的經濟弊病,反過來可以說,如果美國仍不檢討新自由主義的政策,很容易會衍生出一系列衝突,令美國社會進一步撕裂。特朗普熱潮只是新自由主義弊病的表面症狀而已,換言之,如果新自由主義的弊病未除,相信在未來的美國大選,將會有更多特朗普熱潮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