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的快樂慾望(Désir) - 三十秒哲學課 #06

撰文:01哲學團隊
出版:更新:

盧梭說,真正的快樂在於慾望(désir)本身而非慾望的滿足。其實你是不是也享受「欲求不滿」的狀態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désir這個字。(你們覺不覺得法文的大舌音r讀來好性感~)

Désir(慾望)

 

盧梭說,真正的快樂在於慾望(désir)本身而非慾望的滿足。其實你是不是也享受「欲求不滿」的狀態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désir這個字。(你們覺不覺得法文的小舌音「r」讀出來好性感~)

 

法國人熱衷於享受生活,他們特別留意生活中情感狀態,有趣的是,歡笑、快樂、享樂等詞在浪漫的法語中,都是以r開首,讓這些朗讀上來時,更有快感。而這些情感自然也映入法國思想家們的眼簾,成為他們的思考主題。

 

萊茵河對岸的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認為慾望是一切存在的不幸的根源,人們因為慾望永遠不能被滿足,而感到苦惱萬分。而熱情奔放的法國思想家們,卻在慾望之不能被滿足之中,發現了一種使人奮發向上、朝氣蓬勃的神奇作用。著名的法國思想家盧梭認為,人們恰恰在期待之中,在慾望滿足之前,才是快樂的。換言之,人在慾望著的時候,才是我們真正感到快樂的時候。

 

另一位著名的法國精神分師拉岡(Jacques Lacan)認為,人們的確是在慾望著的時候,才有十足的動力。而且,人們有時會刻意避免慾望得到滿足,因為他們害怕得到了慾望之物時,人生就此失去了期待的快樂、追求的動力和幻想的魅力。

 

在很多人看來,盧梭和拉岡的慾望理論無疑是積極的,不過與拉岡同時期的另一位思想家德勒茲(Gilles Deleuze)則擁有另一番見解。他認為拉岡的慾望理論仍然擺脫不了消極,因為他仍預設了人是一種欠缺的、有待滿足的慾望性存在,而他則認為慾望本身不是消極的,而是有十足生產性的,主動的,甚至具有顛覆性。人作為慾望性的存在,可以主動地和其他東西結合,以擴張自己的力量。因此慾望在德勒茲的改造後,變成一種具有爆發力的力量表現。

 

正因為法國思想們的不懈努力,重新賦予了慾望一種生動的屬性,令得他們的慾望理論在當今被廣泛應用在政治行動、文藝創作、電影評論和哲學探討等多個廣泛領域。

 

 

【三十秒哲學課—法文課】節目,將由我們的好朋友保羅為我們講解十二個法語中常用的哲學單詞。如果想了解更多法語和哲學的相關知識,法國文化協會的新一期法文班現正招生,千萬不要錯過,詳情請參閱連結

 

 

你可能有興趣的延伸閱讀:

【無睡意哲學】叔本華:人生就如鐘擺 - EP55

【無睡意哲學】叔本華:如何解脫痛苦 - EP56

【無睡意哲學】馬庫色:愛慾的解放 - EP71

【文章】《德勒茲:差異與重複》講座後記

【聚光燈】羅惠珍:「慾望」為何受中學生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