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條學習哲學時必不可少的小貼士

撰文:01哲學團隊
出版:更新:

關於Adamson教授的二十點建議,其實原始內容與說明相當豐富,長年的哲學廣播節目與研究經驗使得這些建議更顯其親人卻有益之實效。當然,讀者或許還有一個疑問,讀哲學史真的是做哲學的必要嗎?

親愛的讀者們,你們在過去的2016是不是讀了我們的無睡意哲學都沒關係,新的一年讓我們再重新開始,就如為家中的墻壁重新刷上牆底白漆,我們在今年再次立志讀好哲學。

 

如果需要重頭開始,就需要一些基本方法,今天我們要推薦的是來自德國慕尼黑 Ludwig Maximilians-Universtaet的哲學教授Peter Adamson,同時也是知名哲學網路廣播「哲學史沒距離」 (History of philosophy without any Gaps)的設立者,他從長年的廣播與貼文資源中整理出二十條學習哲學史的實質性建議。雖然是「讀哲學史」的建議,但是「閱讀哲學文本」或「做哲學」都非常實用。當然也有不少學者批評Adamson的方法都是陳腔濫調,而且不中重點,所以01哲學團隊特意為大家奉上一份生動的翻譯,掌握哲學方法就從今天開始吧。

知名哲學網路廣播「哲學史沒距離」 的網站截圖(資料圖片)

1. 哲學概念是可能分別獨立出現的。

解讀:不要總是以為哲學史在不停地重複,一些細微的分別已經令兩個大家的思想涇渭分明,所以千萬不要忽視獨立的哲學概念。

 

2. 尊重文本。

解讀:除非你能確定作者在胡說八道,不然就是你程度太差,請嚴肅以對你眼前的哲學語句。

 

3. 懷疑文本。

解讀:哲學文本流傳百年千年,不是每個文本都準確無誤。更甚至如海德格所言,哲學史本身就是一部哲學翻譯史。因而謬誤、偏移與重新塑造問題也是可能的,我們也要保持懷疑和批判的態度。

 

4. 尊重脈絡。

解讀:哲學不只是哲學,還有哲學背後的文化、政治、歷史與社會,你知道了歷史脈絡才更容易知道哲學家究竟在跟誰說話又說了甚麼。

 

5. 請嚴肅對待較不有名的哲學家。

解讀:大哲學家很多,但是許多不知名的哲學家其實才是哲學史或哲學理論的關鍵與轉折,透過這些小哲學家的作品,可以看到完整的哲學問題脈絡。

 

6. 記一下年代。

解讀:年代錯了考試就拜拜了。

 

7. 想想哲學家關心的是甚麼。

解讀:哲學家面對的現實與社會環境有其特殊性與時空限制,即使問題相同,各人著重的重點也會不一樣,哲學家對時代的特殊關懷才是其思考來源,所以我們要記住「識其人方可識其書」。

 

8. 閱讀完整文本。

解讀:除了開頭與結論之外,也請看一下論證或其他不重要的段落,不是每一個段落都在講同一個結論。

 

9. 學一下術語。

解讀:沒辦法,哲學家就是有自己專有術語,物自身(das Ding an sich)和此在(Dasein)根本就翻譯不了,所以請記得看原典、讀原話。

 

10. 沉默不比言語喧囂。

解讀:沒講的可能比講出來的更重要,無論是哲學家不小心漏寫了,還是他故意這麼做,像是某種神奇又玄奧的秘傳不言之教,又或是特殊的政治情境。我們都要小心謹慎,正如維根斯坦的經典名句那樣。

 

11. 批判性思考。

解讀:哲學史是歷史也是哲學,除了歷史詳細性,也有哲學觀點的特殊性,保持清醒和獨立是基本要素。

 

12. 體貼一下讀者。

解讀:請為你論文的讀者簡介一下哲學問題的來龍去脈或是相關資料,不是每個人都是專家。即使是大哲學家也會有前言後語來介紹一下究竟發生了甚麼事。

 

13. 請認真對待案例和隱喻。

翻譯:哲學理論的例子不一定是可以被替換的個例,而是具有精準說明意涵的特例;所以修辭手法不是哲學家在舞文弄墨,而是有的時候不這麼說不行。

 

14. 請認真對待宗教。

解讀:在這個宗教意識薄弱的年代,其實常常不知道哲學家或哲學論戰的背後其實也有許多複雜的宗教宗派或神學問題,只是已經被淡化或簡化了。

 

15. 對甚麼能被當做是「哲學」請放寬眼界。

解讀:柏拉圖是哲學家,那塞諾豐是不是呢?黑格爾是哲學家,那荷德林是不是呢?海德格是哲學家,那策蘭是不是呢?傅柯是哲學家,那巴塔那與布朗肖是不是呢?人文學科所有的內容都是息息相關的,所有請盡早放下你對「哲學家」三個字固定印象的執著吧。

 

16. 尊重那些涉及一手文本的評論文章。

解讀:即使是評論文章也會有哲學思考在裡面,評論本身並非只是針對原作品的複制與再生產。相信評論文章總會有一些新的見解和立場吧。

 

17. 專注於原典。

解讀:原典好處多,避免被二手詮釋者的簡化觀點帶著跑。自己讀原典也可以產生出獨特的全新觀點。

 

18. 不要本質化。

解讀:哲學跟歷史一樣,其中情勢錯綜複雜,加上政治、宗教、哲學預設,正反立場多樣又交錯,不要太快就貼人先入為主的標籤。

 

19. 避免術語。

解讀:除非準確又明瞭,不然術語的好處真的不多;放下這些陳腔濫調的套路,嘗試用最簡單日常的語句來說明吧。

 

20. 事情總是比你想的更複雜。

解讀:哲學史其實就像英國歷史劇、TVB處境劇或是荷里活肥皂劇一樣,又雜又亂,其實沒有那麼簡單的單線式理論發展,看一下其中的多線劇情,絕對比「西部世界」(注:美國一個非常流行的電視節目)還精彩。

關於Adamson教授的二十點建議,其實原始內容與說明相當豐富,長年的哲學廣播節目與研究經驗使得這些建議更顯其親人卻有益之實效。當然,讀者或許還有一個疑問,讀哲學史真的是做哲學的必要嗎?嗯,這個問題向來難解,我們也歡迎讀者隨時來稿,發表你的意見。

附錄:

 

原文網站:http://historyofphilosophy.net/rules-history-philosophy%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