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勃馬利:手持結他武裝起義的自由鬥士 (02/06)

撰文:胡雅雯
出版:更新:

作者|致寧

 

今日是傳奇音樂人鮑勃.馬利(Bob Marley)誕辰七十四週年。他是牙買加的民族靈魂,一生將加勒比海島國的雷鬼樂(Reggae)傳遍世界,被譽為第三世界的首位國際巨星,絕對是上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流行文化符號。他是「手持結他武裝起義的自由鬥士」,用音樂宣揚博愛與自由,為第三世界的人民賦權。他畢生對抗殖民主義與種族主義,就如〈One Drop〉中唱道:「反抗各種『主義』與『割裂』」(fighting against ism and scism),盼望以音樂超越世間種種偏見與仇恨。

 

〈One Drop〉出自鮑勃.馬利1979年的專輯Survival

 

九英里的音樂之路

1945年,Bob Marley生於牙買加聖安娜區名為「九英里」(Nine Mile)的窮鄉村。他的父親是來自英國薩西克斯郡的白人軍人,母親是當地非裔黑人。兩人結婚時,父親已經六十歲了,而母親還是個十八歲的妙齡少女。父親聲稱自己是皇家海軍隊長,在牙買加負責管理森林。礙於種族關係,Bob Marley鮮少和生父相見,十歲時父親就因病離世。Marley自小就一直和母親相依為命。

在當時的社會,白人固然歧視有色人種,而Marley因為「不夠黑」,也受到黑人的拒絕。對於自己是黑白混血兒這回事,他是這樣想的:

 

我的父親是白人,我的母親是黑人,他們就叫我混種(half-caste)。好吧,我不站在任何人的一邊,我不站在黑人一邊,也不站在白人那邊,我站在上帝的一邊……那個創造我,使我由黑人和白人所生的上帝。
Bob Marley

 

成長的辛酸經歷並沒有擊潰他對世界的信心,反而驅使他日後更堅持世界大同的信仰。

在九英里,Marley和Neville Livingston相識,並以音樂取樂。Livingston就是日後著名樂隊「Bob Marley and the Wailers」的鼓手Bunny Wailer。當年還未有雷鬼樂,他們玩的音樂叫做Mento,即一種牙買加的民謠,也算是當地音樂類型的鼻祖,融合了美國和拉丁美洲的音樂風格。

十二歲那年,Marley與母親離開鄉村,搬到京斯敦(Kingston)的貧民窟Trenchtown,生活相當艱難,也希望終有一天能脫貧。Trenchtown的孩子白天赤腳通街跑,夜裡就餓著肚子睡覺。在這種惡劣環境下,唯獨音樂使少年Marley尋回生命的熱情。〈Trenchtown rock〉就有段著名的歌詞:

 

音樂有一樣東西是好的,
就是當它敲打時,你不會感到痛楚
所以用音樂敲打我吧,敲打我吧

 
One good thing about music,
when it hits you feel no pain
So hit me with music,
hit me with music

 

生活是連綿的敲鑿,太多阻擋和粉碎,而音樂的敲打卻是溫柔的。在貧民窟的Bob Marley即將要用音樂帶來的衝擊,展開一場溫柔的革命。

 

Bob Marley與痛哭者的吶喊

十六歲的Bob Marley就發表了處女作〈Judge Not〉。當時他和另一位歌手Desmond Dekker一起做焊接工。Marley心想別人能錄唱片,我也可以啊,然後滿懷志氣走進錄音室,用青澀的歌喉,唱一首不為世界折腰的歌:

 

不要論斷人
先評論一下你自己吧
不要論斷人
假如你未預備好接受上帝的審判
 
生命的道路總是搖搖晃晃
有天或許你也會跌倒
所以當你對我說三道四的時候
當心他人也在論斷你
 
Judge not
Before you judge yourself.
Judge not
If you're not ready for judgement.
 
The road of life is rocking
And you may stumble too.
So while you talk about me,
someone else is judging you.

 

如果說這首歌道出Bob Marley的初心的話,那就是對世界包容的胸襟,以及勇於挑戰世俗眼光的志氣。這位少年當時還叫做「Robert Marley」,製作人Leslie Kong認為名字不夠響亮,就建議他起用「Bob Marley」做藝名。一個傳奇的名字就此誕生。

Bob Marley初出道的第一張碟並不好賣。他後來想到與朋友組樂隊,就與兒時玩伴Bunny Wailer,聯同結他手Peter Tosh組成了「鮑勃馬利與痛哭的人」(Bob Marley and the Wailers)。取這個名字,是因為他們在Trenchtown日夜練習,一個很多痛哭者生活的地方。樂隊由1965年第一張《The Wailing Wailers》,一直合作直至1974年解散。三人陣容的最後一張唱片《Burnin'》就有一首抗爭名曲〈Get Up, Stand Up〉:

 

起來吧,站起身吧
捍衛你自己的權利!
起來吧,站起身吧
不要放棄戰鬥!
 
Get up, stand up, stand up for your rights!
Get up, stand up, don't give up the fight!

 

此曲為當時對抗殖民主義的鬥士吶喊助威,今日已經成為世界各地的抗爭標語。樂隊時期,Bob Marley與隊友不斷摸索不同音樂,日漸發展出雷鬼樂風格,也鋪墊好他其後的成名之路。

 

雷鬼樂:救贖靈魂之歌

到底甚麽是雷鬼樂(Reggae)呢?從音樂史來說,雷鬼是由節奏較快的牙買加樂風Ska和Rocksteady演變而成。簡單而言,牙買加音樂獨特的節拍,就是西方流行節拍的反題(antithesis),即將重拍放在反拍(offbeats)。雷鬼樂的節奏由貝斯手和鼓手主導,通常把第一拍漏掉不彈(技術腔叫做「one drop rhythm」,文首引用的歌曲One Drop就是講這種節拍),從而突顯歌曲的反拍。

從社會歷史角度來說,1962年牙買加獨立以來,人民一直想要代表自己民族的音樂。牙買加人也意識到,獨立後民生並沒有立刻改善,很多窮人就聚集在城市的貧民窟。這些貧民地區就是新音樂的溫床:一種節拍較慢的Rocksteady,即是雷鬼樂。

這種嘆慢板的音樂脫胎自加勒比溫暖怡人的陽光氣候,尤其受當地吸食大麻的文化影響。Bob Marley信仰的拉斯塔法里教(Rastafari),就主張吸食大麻是奉行聖經教訓,譬如在King James版本的創世紀就有句「thou shalt eat the herb of the field」。他們抽大麻並非為了get high,而是一種進入神聖境界的宗教儀式。而雷鬼樂也日漸成為拉斯塔法里教運動的音樂。

拉斯塔法里教徒視非洲為世界中心,又將埃塞俄比亞國王海爾.塞拉西一世(Haile Selassie I)視為耶穌轉世。Bob Marley的歌詞經常出現「Jah」一字,例如〈Exodus〉就不斷重覆「movement of Jah people!」,所謂「Jah」就是教徒對塞拉西一世的尊稱, 源自聖經記載的上帝之名耶和華(Jahweh)的簡稱。信仰的靈性力量,是一路支持Bob Marley高唱自由之歌的泉源。

 

生命中最後的救贖之歌

Marley生命中最後一首單曲,「救贖之歌」〈Redemption Song〉就總結了他一生歌頌的主題:自由與救贖。創作此曲時,Marley已經確診患上癌症,他的歌曲也轉向死亡的主題。人生最後一段路只能孤獨面對,最後的救贖之歌也只剩下一把原聲結他和歌聲,像一首民謠多於雷鬼樂曲,洗盡鉛塵的嗓音唱著:

 

把你自己從精神的奴役中解放出來吧
除了你自己,無人能解救你的心靈
……
所以你會跟我一同唱這些自由之歌嗎?
因為我留下來的
就只有救贖的歌
 
Emancipate yourself from mental slavery
None but our self can free our mind

Won't you help to sing,
These songs of freedom?
'Cause all I ever had,
Redemption songs

 

「把你自己從精神的奴役中解放出來吧」,這就如同康德在〈何謂啟蒙〉中大聲疾呼的「要勇於運用你自己的理性」。Bob Marley的音樂,也啟蒙了一代又一代為自由奮鬥的人們。

1981年5月, Bob Marley因癌症惡化病逝,年僅三十六歲。他留下的雷鬼樂精神將長留人間,直到永遠。

 

 

《01哲學》,哲學入門,深入淺出,更好地理解,更好的邏輯。
立即下載《香港01》App: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