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糾紛頃刻難以化解 中美兩強須擺正心態

撰文:唐宇廉
出版:更新:

美國貿易代表團結束一連兩日與中國官員的經貿談判,雙方未有達成任何協議。這反映兩國立場差距甚大,貿易糾紛難以在短期內化解。
從最近中美互動中,不難看出,美國至今執意與中國這個主要貿易夥伴糾纏不休,拒絕承認貿易不平衡的部分原因出在自己身上。而對中國來說,她已從最近的經貿角力中,看出自己仍然相對落後美國的事實,今後必須踏實地克服自身弱點,竭力避免與美國陷入對抗格局。

綜合媒體報道,美國對中國提出不少「狠辣」要求,包括由北京承諾自2018年6月起到2020年,美中貿易逆差將比2018年縮減至少2,000億美元。美國同時提出中國停止補貼「中國製造2025」的高科技產品和行業。

美國貿易代表團5月4日結束一連兩日與中國的貿易談判,無功而還。(美聯社)

從美國的立場出發,解決貿易不平衡的最直接方法,就是拿貿易夥伴開刀。然而,這種做法無視美國自身的弊端。

中美貿易不平衡錯不在中國

5月5日,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在《人民日報》海外版旗下微信賬號「俠客島」發表文章,他不厭其煩地指出,中美貿易不平衡錯不在中國,真正原因是美國國民儲蓄不足,「只要美國不提高本國國民儲蓄,無論山姆大叔怎麼折騰,無論對外發起多少貿易戰,都無法消除貿易逆差。」

梅新育進而指出,美國國民儲蓄低下的根源,在於當地社會福利制度和財政支出中消費性支出過高、投資性支出過低。若要根治貿易逆差問題,正確做法是推動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曾經提出的社會福利改革,優化美國財政支出結構,而不是與交易夥伴糾纏不休。

中國不應為了逞一時意氣而去刺激美國,避免中美陷入對抗性格局。(資料圖片)

特朗普政府步步進逼,反映美國精英已認定中國是巨大威脅。由美國對華開展「301」調查,以至最近對中興公司實施出口禁令,皆能反映華府的憂慮,並對中國的弱點實施重點打擊。

美國對中國的警惕有增無減,中國則選擇反擊美國的遏制,捍衛自身權益,包括拒絕美國對「中國製造2025」指指點點。然而,在強硬回絕的過程中,北京亦要拿捏得宜,不應為了逞一時意氣而去刺激美國,避免中美兩強陷入對抗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