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克訪美 特朗普或以「停止與華技術合作」為美歐關稅談判條件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特朗普視「中國製造2025」為眼中釘,著意壓制中國的技術發展。反觀歐盟卻似在與中國技術合作上頗為積極。
7月25日,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訪美,討論雙方關稅爭議,美方會否以關稅問題,迫使歐盟收緊對華技術合作,值得關注。

特朗普一直針對「中國製造2025」的技術發展目標,包括指控中國一直「強迫」外資將技術轉讓與中國企業,做法不公。與此同時對於中國常以巨資購入外國核心技術,也認為必須以行動制止。

「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

美國政府一直有組成「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CFIUS),去審核外國在美國的投資。其主要考慮點為該項投資「會否威脅美國國家安全」。

新加坡公司博通(Broadcom)在2016年就有意收購美國一家科技公司,卻被CFIUS再三拖延。2017年,博通為收購手機晶片龍頭高通(Qualcomm),將其公司的註冊地移回美國,以避開CFIUS的審查。但高通的董事會卻疑似受到美國國內政治壓力,而傾向不接受收購。至收購似有成功可能時,特朗普卻於今年3月,在CFIUS的「建議」下,以國家安全為理由,用行政命令阻止收購。

由於美國對「中國製造2025」深感威脅,國會正在審議《外國投資風險審查現代化法案》(FIRRMA),明文擴大CFIUS的管轄權。據現行條例,國外公司若非收購美國公司,CFIUS並無權過問。但根據FIRRMA,凡有關所謂「關鍵技術」(critical technology)的投資,CFIUS都有權審核。

特朗普本年三月曾到訪國會(視覺中國)

美歐日似合力制華

中國本年大幅增加對美國生物科技初創公司的投資,首半年總額已達51億美元,超過2017年總數。若FIRRMA得獲通過,此等投資將有可能嚴重受阻,使中國資本難以透過與外國企業合作,而獲取技術轉讓。

同時,歐盟、美國及日本亦正向世界貿易組織申訴,指在中國投資的外國企業,被迫接受要將其專利技術與中國公司共享,是以國家力量單方面支持中國企業,違反世貿競爭條款。

雖然,美國在關稅問題上,與歐盟及日本都有衝突,但三方似乎都有意遏止中國以各種手法獲取海外技術。

位於瑞士日內瓦的WTO總部門前(視覺中國)

歐盟放鬆態度,與華合作

然而,本月9日,中國總理李克強訪問德國,與德國企業簽署多項合作協議,總值達200億歐羅,其中包括多項共同技術發展。

雙方協議中受注目者,是德國一反過往立場,罕見准許中國公司在德國建設汽車電池廠,為德國汽車業在未來電動車的大趨勢上,提供關鍵性的零件。德國總理默克爾指出,中國公司為德國提供德國未能製造的產品,沒有任何不妥。

雖然德國去年有收緊外國企業投資德國公司的限制,當時似是劍指中國,但默克爾指出,國家安全當然有其考慮,但中國有權利清楚知道在甚麼項目上可在德國投資、在甚麼項目上不可,暗指美國國會正在審議的FIRRMA不清不楚。

德國,甚至歐盟,在與中國企業技術合作上,相較於美國的「滴水不漏」,更為積極。

李克強訪德與默克爾會面(路透社)

美歐再談關稅 「制中」或成議題

在這樣的背景下,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將於今日(7月25日)訪問美國。美歐關稅將是最主要的探討事宜。

早前美國對歐盟開徵鋼鋁關稅,歐盟亦對主要在美國特朗普票倉,也即共和黨州生產的貨品,如威士忌、電單車等,作關稅報復。隨後,美國即威脅對歐盟汽車加徵25%的關稅,此舉將對汽車業大國德國構成重大打壓。

德國在與中國技術合作上,近來有所放鬆,特朗普政府定必有所不滿,認為是在破壞他制止「中國製造2025」的大計。雖然中歐貿易與美歐貿易,理應是兩碼子事,但以特朗普「無所不用其極」的談判方式,他很有可能會以美歐關稅爭議為籌碼,向歐盟施壓,要求歐盟與美「合作」,壓制中國與外國的技術合作。

至於歐盟會否就範、美盟關係會否再走下坡,實值得觀察。

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7月16日到北京出席中歐峰會,雙方會後達成聯合聲明,加強經貿合作(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