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農民先失中國再失日本? 多邊主義 vs 特朗普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特朗普的貿易政策對美國農民再次響起警號:美國農產的第二大亞洲出口市場日本,將分別於12月30日及明年2月1日,向多個美國農產品競爭國逐步實施開放市場措施,勢將打擊美國農產品的競爭優勢。經中美貿易戰一役後,美國農業代表都紛紛表示,有中國的前車之鑒,實在不能再失日本市場。

美國對日農產出口優勢 月內面臨兩大危機

美國對日出口農產品總值在2017年達119億美元,佔全日本市場的25%,較之整個歐盟的13%為高,顯示出美國產品在日本的農產保護政策下,其實相較於其他國家也甚有競爭優勢。

然而,此等優勢將有覆亡之危。繼美國去年主動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之後,日本主導聯結包括加拿大、澳洲、新西蘭、智利等國家,繼續推進TPP的自由貿易合作,而沒有美國參與的TPP將在12月30日正式落實;日本亦將對TPP區內國家減免關稅及放寬進口配額,使他們的農產品更有競爭力。

另外,日本與歐盟之間的自貿協議,將在明年2月1日實施,日本亦將對歐盟中的法國、荷蘭等國開放農產品市場(值得注意的是,荷蘭是農業科技大國,其農產品出口總量是全球第二大,緊隨美國之後),將進一步加劇美國農產品出口的壓力。

2018年7月17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及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Donald Tusk),在東京正式簽署日歐的自貿協定。(視覺中國)

危機未至 美國農民生意先失

美國肉類出口總會(U.S. Meat Export Federation)就表示,TPP與日歐自貿議定一旦實施,未來5年內,美國肉類出口總值每年將減少最少10億美元。而在美國農產品中,有被各國以關稅反擊美國鋼鋁關稅的項目,其在10月的出口量已比去年同期大跌74%,可見其影響之重。

雖然目前美日之間正在進行貿易談判,而日本很有可能會開放其農產品市場,不過雙方仍在「日本對美汽車出口順差」等問題上繼續搓磨,除非特朗普突然接受如TPP一般的條款,雙方談判或許會延續一段較長的時間。

可惜,時間不等人。有美國豬肉生產商就指其出口表現已在變差,因為其「長期客戶」已開始「建立新的供應鏈」,為未來從日本的減免關稅政策上獲利。

美國農民在大幅喪失中國市場之後,恐怕其對日出口也會逐漸流失到其他國家。

美國總統特朗普聖誕節自稱在白宮孤身一人,他力主的貿易戰政策能否捱得住國內農民的壓力?(路透社)

多邊合作 反撲特朗普的「美國第一」

面對美國大加鋼鋁關稅的勢頭,日本自知以其實力實在是孤掌難鳴,因此並沒有跟隨多數國家一樣,向美國農產品加徵關稅以作報復,而是選擇加快推進多邊主義的國際合作框架,如TPP、日歐自貿協定,以及與中國、東盟等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

因此,當下日本出口市場對美國農民構成的壓力,可算是多邊主義對特朗普「美國第一」式外交的反撲:特朗普一直反對多邊主義的國際合作框架,其中一大原因就是他想以「一對一」而非「一對多」的談判模式,以美國的經濟實力、市場規模逼使對方滿足美國的要求;如今,日本聯同歐盟及環大平洋各國,以多邊合作模式,形成更大的互相依存體系,將美國排除在外,使特朗普心中以力壓人的盤算落空。

特朗普當然可以仿傚應對中國關稅的做法,向美國農民繼續施以金援。不過,此等做法是「治標不治本」:出口市場一天一天的失落,而愈加緊密連繫的世界各國,也逐漸失去迅速解決對美貿易爭端的動因,美國除非願意重返多邊談判桌上,否則只會愈加自絕於世,自招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