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停擺難解:民主須棄意識形態掛帥 重回務實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美國政府局部停擺接近兩周,特朗普於元旦日高調邀請民主、共和兩黨國會領袖到白宮聽取「邊境安全簡報」,將是各派自停擺於上月22日開始以來的首次面對面會談。
在意識形態愈加分化下的美國,要解決停擺困局,各方皆要重拾務實精神。要在民主選舉體制下,點燃務實之火,更是各國理性政治人物的要務。

特朗普「友誼之手」 求的是下台階

特朗普此番邀請,算是罕有的向民主黨伸出「友誼之手」,不過其背後的公關謀算也十分明顯,就是希望外界會認為政府停擺的責任在民主黨身上,而非特朗普對「美墨邊境圍牆撥款」的死硬堅持。

根據美國聖誕節期間的民調,有47%受訪者認為特朗普需要負責,而有7%則針對國會共和黨人;認為民主黨要為停擺負責的只有33%。

雖然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強調自己已取消假期,留在白宮應對政局,又暗嘲民主黨人在停擺危局中繼續渡假,不過此等人所共知的事未必能扭轉公眾觀感。

特朗普至今仍堅持要有50億美元撥款建牆,然而早前就有消息傳出特朗普願意稍作退讓。而他退讓的首要條件,就是要有「體面的下台階」,至少讓他可以宣布「建牆大業終將展開」。

其實早在聖誕節前,特朗普已準備暫時擱置爭議,不過卻惹來其草根支持者,以及各大右翼媒體炮轟,使得他不能不強硬回應。由此可以,這一次的下台階一定要夠高。

共和黨傳統政客的「射波」與「調解」

共和黨內的傳統政客,亦不願見到停擺讓外界針對共和黨。共和黨參議院領袖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就表明他不會通過任何特朗普不會簽署的「開支法案」,將球交到特朗普腳下。

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傳統派系,也想將停擺責任推到特朗普一人身上。(路透社)

周日(30日)才與特朗普共晉午膳的共和黨參議員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則使出傳統「一家便宜兩家着」的談判招數,以延長「追夢者」(Dreamers)在美國的居留權,去換取民主黨在建牆撥款上的讓步──所謂「追夢者」,是指非法來到美國時尚未成年的外國公民。

不過,在民主黨將於周四(3日)正式奪得眾議院控制權的情況下,他們會否接受有關提案,仍是未知之數。

民主黨策略已定 白宮首會難有成果

民主黨最新的策略,是將「國土安全部」的開支法案從其他停擺部門的開支法案分割開去,讓其他停擺部門可以照原訂計劃運作到9月,另外再給予負責邊境安全的國土安全部5周臨時撥款,以結束停擺之餘,又留下談判空間。

類似的臨時開支法案,其實早在聖誕節前在參議院通過,不過特朗普在被右翼支持者炮轟後轉軚,使此等節衷做法告吹。

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與未來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自民主黨中期選舉的「藍色小浪」後,抗衡特朗普的態度也特別明顯。(路透社)

民主黨如此操作,可算是將繼續停擺的責任推至特朗普及控制參議院的共和黨身上──如果他們肯大筆一揮,停擺即止,不過他們卻要放下「沒有圍牆撥款,誓不罷休」的死硬堅持。

在民主黨策略已定的背景下──先不管正在渡假的議員們能否趕及時間到白宮赴會──特朗普的「友誼之手」大概只會是「握空氣」而已。

進步派冒起 高舉意識形態 誓不妥協

再者,民主黨自中選之後,不少進步派新面孔冒起,他們傾向意識形態掛帥的政治訴求,定不會接受任何建牆撥款:以一道「牆」阻礙富國與貧國之間的人口流動,在他們眼中,大概是奴隸主在山上建城以自保的可恥作為。

因此,即使民主黨傳統派系願意接受共和黨「以追夢者換圍牆」的妥協提案,黨內的進步派也不會支持。

以29歲之齡當選眾議院議員的民主黨進步派新秀奧卡西奧科爾特斯(Alexandria Ocasio-Cortez)。她在當選後就馬上就環保政策議題向佩洛西示威,指民主黨不夠進取。(路透社)

意識形態的分化之下,特朗普堅持建牆,而民主黨則堅持不要建牆,分隔之間似乎已再容不下任何妥協。因此,即使今次停擺能短暫得到解決,未來類似威脅政府正常運作的困局,將愈加成為常態。

民主政體失效 全因意識形態壓過務實

在民主政體之中,最常見的就是以票數多少決定政府走向的選舉或投票制度。然而,當民意或其代議士的意識形態各走極端,政府將難以有效運作。

如果雙方形勢不相上下,政府即使沒有美國式的停擺,也會變得不作為、不革新、不應變;如果雙方權勢有高下之別,除了會讓部分民眾深感受屈之餘,甚至會鬧出革命、武裝起義或分裂國家的局面。

以往的美國,像已故共和黨前參議員麥凱恩(John McCain)所代表的美國一樣,雖然不能說沒有高舉意識形態、不理現實政治的選民,然而其代議士就算意見不合,也會傾向以理性的務實態度擱置爭議,謀求合作解決問題。

在去年8月底去世的麥凱恩,一直與特朗普意見相左,批評他拋棄兩黨合作的傳統做法。(視覺中國)

然而,今日的美國,住在白宮的就是一個高舉意識形態政治的總統,而在民主黨中,傳統的務實派也要逐漸靠向進步派的意識形態浪潮。可見,務實主義幾乎全然沒落。

諷刺的是,如果要說美國有一個哲學傳統,那就是詹姆士(William James)及杜威(John Dewey)等人的務實主義哲學。如今此等思潮只留於學界,卻難影響政治。

為務實主義添上政治熱情 將成政治家重大考驗

在傳播媒界愈加豐富的時代中,民主政治的選舉制度很容易會面臨「以情緒主導選票」的趨向,而最能夠聚集群眾政治熱情於小數政治人物身上的,莫過於一種簡單、容易入口的意識形態信仰。

立場偏向左翼的民主黨參議員沃倫(Elizabeth Warren)是目前唯一聲言參選總統的民主黨人。外界對她的最大擔心,就是她的立場會分化黨人。(路透社)

理性、冷冰冰的務實主義,只談甚麼是最有用的,以用值來衡量價值,卻最難鼓動民眾的政治熱情。在當今的世局中,鼓動不起民眾的政治熱情,即得不到選票,難怪務實主義會失陷至此。

在意識形態分裂、選舉政治情緒化的世局下,要挽回傳統民主政體的有效運作,未來的政治家們必須能尋得方法,使理性的務實主義熾熱起來,將務實變成一種偉大的政治理想,使民眾能以自稱「務實主義者」為傲──正如今日有人以自稱「國家主義者」或「左翼進步派」為傲一樣。除非政治家能以情緒化的務實主義挽救今日困局,否則未來民主選舉體制將前景堪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