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應對中國的策略:四點一線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華盛頓第十一輪中美貿易談判無果而終後,中美雙方都加大了輿論公關。特朗普政府在和中國的談判中及談判前後,凸顯「四點一線」的聯動策略。

華盛頓第十一輪中美貿易談判無果而終後,中美雙方都加大了輿論公關。尤其是中國政府近期接連發表強硬言論,標誌着在中國開展反擊美國近來一些不利於中國的指摘。5月15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再次強調「中國不想打、不願打,但也絕不怕打」。對於美方單邊主義做法和霸凌行徑,中方一定會採取必要的反制。 

一位美國政府官員5月15日向美國網絡媒體Axios透露,鑒於兩國分歧之大,中美不太可能在近期達成貿易協議,美國可能要把貿易戰打下去,至少到今年年底。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5月14日提到在6月在日本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會晤的可能性,主要目的還是為了穩定市場。

從內政外交等各方面因素考慮,特朗普政府對華貿易戰已經淪為特朗普的競選策略,牽動華府政治的每一根神經,總體上可以凸顯四點一線的聯動策略

第一,特朗普先通過Twitter,威脅重啟關稅,以此攪動輿論,試水後再做反映,同時提供給幕僚們參考。

幕僚們第一時間或許對特朗普的關稅威脅感到措手不及,但為了聯合施壓北京的需要,他們也不得不呼應特朗普,不斷向美國媒體放風,強調是「中國反悔」。這種美國「官與媒」的配合非常密切,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至少「中國反悔」是當前美國政界的一致認識。

第二,每次談判後,特朗普政府總會及時公開信息,幕僚也會通過媒體放料,但統一的做法都是強調「美國贏了很多」取得重大進展

這在美國國內營造了一種「美國贏了且贏了很多」的輿論氛圍。與之平行的則是,中國經濟正在遭受重大損失,只能和美國儘快達成協議。這可以說是特朗普每次談判之際對外宣傳主調。

第三,不斷誇大中國威脅,對內繼續灌輸中國佔美國便宜的誤導信息。

這是特朗普自競選至執政後發起貿易戰,到現在勒索中國讓步,一直堅持的邏輯。只有誇大中國威脅,特朗普才能順理成章地轉移國內實現,博取選民的支持。在特朗普看來,應對中國這樣的威脅,前任們要麼無動於衷,要麼因為無能而失敗,只有自己才能成功應對。

特朗普傾向於在關鍵戰場州或搖擺州誇大中國在貿易談判中的問題(美聯社)

第四,始終不放棄同習近平面對面一錘定音解決問題的期待。

自貿易戰爆發以來,特朗普多次提到只有自己和「習主席」才能解決中美之間的所有問題,包括貿易爭端。從2018年年底阿根廷習特會後,特朗普就一直強調這種信息。雖然5月他又重啟加徵關稅,但他對習近平的積極評價和期待從未改變,並指望6月份在日本同習近平會晤。這也被認為是中美貿易緊張關係的一大變量。

最後的「一線」就是特朗普的連任競選這條主線。

以上四點都是圍繞這條主線展開的,特朗普及其團隊已經將和中國的貿易戰同2020年大選掛鈎。包括特朗普將矛頭對準民主黨總統參選人、前副總統拜登(Joe Biden),批評他是眼瞓鬼,無法應對中國,也是出於這方面考慮。

可以說,2020連任競選的壓力,迫使特朗普不斷在輿論上加大對北京的攻擊態勢。現在,中美貿易談判基本上已經淪為「北京能夠給什麼」促成特朗普連任這一焦點問題上來。但是,這種策略不見得有成效,因為它即便在國內「中看」,也不見得能在大國博弈中「中用」,畢竟貿易問題絕非中國競爭的關鍵所在。

面對特朗普政府這般對外宣傳與輿論公關,中國在輿論回擊層面的確存在一些短板。當然,這種短板一直存在,只不過在貿易戰中凸顯了出來。

有如《多維新聞》在5月15日發表的專論「貿易戰暴露中國外宣兩大短板」中指出,中國外宣的被動性和脆弱性已經足以折射出一個崛起大國在「文化軟實力」提升的滯後性。這種滯後性是無法匹配其實體實力,又難以支撐其國家意志和戰略延伸的,於貿易戰中已然顯現。

對此,中國對外宣傳部門應該吸取經驗教訓,克服短板,不斷提升對外宣傳的現代化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