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華關稅聽證啟動 企業群起反對見美國產業之缺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將於美國東岸時間周一(17日)開始第一場關稅聽證會,就特朗普政府計劃對總值3,000億美元的中國貨開徵25%關稅諮詢商界。聽證會一共有7場,最後一場將會在下周二(25日)結束。

早在上周四(13日),包括沃爾碼(Walmart)等大型零售商在內的超過600家美國企業或工業商會已聯署勸告特朗普政府不要用「以牙還牙的關稅」解決貿易糾紛,而應回到談判桌上。

這封題為「關稅傷害心臟地帶」(Tariffs Hurt the Heartland)的文章更指出,如果特朗普的關稅威脅全面落實,美國將失去200萬個工作崗位、減低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1%,並使一個普通四人家庭的年開支增加2,000美元。

求不得的供應鏈

《華爾街日報》就為此訪問了不少美國企業,看他們對關稅增加的反響。受訪企業的業務由煙火供應商、窗簾入口商、收藏品製造商、床品製造商,到運動鞋入口商等都有。

特朗普威脅向餘下3000億美元中國貨徵收關稅,當中包括大量消費品。(路透社)

企業的擔憂不勝枚舉,有的投訴「在美國根本找不到生產商」,有的抱怨「美國的生產成本太高」,有的直指「美國根本沒有足夠技術工人作類似生產」。

一些「早有準備」的企業,在特朗普2016年當選後已嘗試尋找中國以外的貨源;它們的嘗試卻遇上一層接一層的困難。首先,尋找相關廠商本身已是第一個難題;但即使尋得廠商,也許由於當地的基建問題或者廠商的產能問題,而未能配合這些美國企業的需要。一些需求較少的小企業,更是購買量過少而被拒諸門外。

這些雖然已是舊聞,不過最有趣的例子莫過於美國運動鞋品牌New Balance。

「小特粉」New Balance的轉向

在外國貨佔近99%的美國鞋類市場,New Balance可算是異數。美國每年國內生產的鞋類總數約為2,500萬雙,而根據New Balance的數據,其生產就佔了當中的400萬雙,遠高於美國貨在美國鞋類市場的比例。在New Balance的網站上,更有「美國生產」的專列,可見New Balance一直有心佔據「愛國者」市場。

New Balance一直標榜自家的美國製造。(New Balance網站)

這樣的一個品牌,當然也是特朗普的支持者。在2016年11月特朗普當選不久,New Balance的公共關係副主管就讚揚特朗普將會使美國「走上對的方向」,又形容奧巴馬一直對其公司的訴求「置若罔聞」。當時更有白人至上主義者的網站將New Balance形容為「特朗普革命的官方品牌」、「白種人的官方運動鞋」等說法。

然而,有見特朗普的對華關稅威脅,New Balance在6月7日就去信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直指關稅將傷及其在「美國的生產」,似乎希望美國政府能收回關稅威脅,或至少為相關產品作出豁免。

New Balance此番申訴的原因,其實可見於其網上宣傳。在其「美國製造」的頁面,除了自誇自己在美國維持生產超過75年以外,其網站更以「超過70%為國內產值」作宣傳。而問題卻出在另外的「少於30%」。

在其信中,New Balance就直言:「美國現有有限的供應鏈實在太小,已不足支持我們努力維持的美國鞋類生產規模……我們必需從中國入口鞋類部件,諸如鞋底、鞋墊……,以維持我們五間新英格蘭廠房的營運和發展。」

特朗普當局近期的一舉一動,可能都有以強力改變或破壞全球供應鏈的意圖在內。(視覺中國)

New Balance的例子,所顯示出來的是美國產業之缺。然而,這並不是對美國批評,因為每一個國家也有其產業之缺。這一種缺失就要靠其他國家補足,而這一類補足在國與國相對優勢考量之下,對有這種缺失的國家也很可能是利多於弊。

在接下來兩周的關稅聽證之上,也許我們對這種一國之缺失、國與國之間的產業互補,將會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如果要說特朗普的貿易戰對世人有何着益,那大概是它最終會使活在全球化世代的人們更加了解全球化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