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性別平衡」盛譽之外 放在新歐盟領導班子面前的不可能任務

撰文:伍振中
出版:更新:

歐盟28國領袖經過三天的「馬拉松式」磋商後,終於在周二(2日)達成共識,推舉出歐盟未來五年的領導班子名單。其中,各國領袖經討論後正式提名德國國防部長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分別接任歐洲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及歐洲央行行長,名單將交由歐洲議會待續通過。
新班子新作風,面對新世紀以來最大分裂危機的歐盟,是次換班會否為越趨撕裂的歐洲帶來重新團結的曙光?

比利時首相米歇爾(Charles Michel)將接替圖斯克,擔任歐洲理事會(European Council)主席。(路透社)

「完美的性別平衡」班子

除了歐洲委員會主席和央行行長職位,另外兩個重要首腦職位也已協定人選。歐洲理事會(European Council)主席將會由比利時首相米歇爾(Charles Michel)擔任。而西班牙外長博雷利(Josep Borrell)則獲提名為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

由於歐盟最重要的「四巨頭」首腦職位,分別由兩男兩女出任。難怪現任理事會主席圖斯克(Donald Tusk)稱讚人選名單是「完美的性別平衡」(perfect gender balance)。

的確,隨着近幾年來全球女權運動的興起及白熱化,「性別紅利」似乎成為了各國政治角力場中不可忽視的元素,其中在歐美國家尤見突出。且看近日美國的民主黨初選形勢,賀錦麗(Kamala Harris)和沃倫(Elizabeth Warren)最新的民望甚可威脅大熱門、前副總統拜登(Joe Biden)。

雖說單以「性別紅利」便籠統概括了她們兩人人氣急升的原因,無疑過於武斷。以賀錦麗為例,她在早前的首輪辯論裏大打「種族牌」,也是令她突出於人前的主因之一。但沒人可以否認,「性別紅利」在這兩年的西方選舉入面,的確是一環重要的影響因子。

美國民主黨初選:參議員賀錦麗(Kamala Harris)。(美聯社)

同理,在歐盟這個幾乎是全世界最重要的超國家組織,當中的選舉出現類似風向成份也是無可厚非。女性候選人成功當選,獲委任為此等具影響力組織的首腦,在歷史性的角度來看,絕對是值得歡迎和鼓勵。

處理歐亂局的最佳人選

當然,這不能全然總括為「為了挑選一名女性便選了某某」這種直觀式結論。我們要知道,歐盟「四巨頭」的最新人選,也算是糅合了各方相左意見而互相協調的最佳結果。

自2013年起擔任德國國防部長的馮德萊恩,是默克爾(Angela Merkel)就任總理以來唯一一位至今仍在其內閣的成員,無疑便是她的親密戰友。但馮德萊恩過去展示出的魄力也是有目共睹,譬如在2015年俄烏衝突中力排眾議,斷然拒絕向烏克蘭供應軍備,展現出她敢於擔當的性格。加上她本身主張歐洲進一步一體化的倡議,配合她本身的強悍魅力,對於彌補現時歐盟內部的分裂,或能作出一番新景象。

至於另一女性人選、央行行長候選人拉加德,聲名早已遠播,且有剛柔兼備的嫻熟政治技巧,其實力毋庸置疑。她過去一直決心鞏固歐元區,加上曾在法國財政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八大工業國組織主持財政大局的經歷,在歐盟國家各央行積累的人脈,幾乎讓她無可匹敵。

拉加德的名字,相信大家已耳熟能詳。因為其極為豐富的政治經歷,外界對她執掌歐洲央行都有一定信心。(路透社)

再現理性協之重要性

事實上,是次名單人選的確定過程絕對是荊棘滿途。為期三日的「馬拉松式」首腦會談,已經可以道明歐盟前所未有的內部分裂情況。針對歐洲委員會主席人選,不但西歐國家與中東歐國家就人選的意見相左,連德國和法國兩位「老大哥」之間亦各持己見,弄得會議一再拖延,甚至要主席圖斯克單獨輪流約見各國領袖,互相協調。

可是,比起參與英國脫歐事務的政客,歐盟領袖及其智囊一連三日,不分晝夜圍起來進行具建設性的討論,多方互諒,最終達成共識,避免無休止地「浪費時間」,可謂向英國作出了一個最佳典範。

若英國能處理好脫歐事務,便不再需要出席現今的歐洲議會。圖為周二(2日)舉行的歐洲議會首次全體大會,不過英國脫歐黨成員集體拒絕出席,留下一排排空座。(路透社)

歐洲現時面對前所未有的分裂局面,東南歐國家右翼聲音興起、英國脫歐、法德力量褪色……個人能力與性別絕對無任何必然的關係,但主觀情緒上來說,女性領袖進一步參與歐洲事務,自不然給予外界一種新鮮感。被圖斯克標榜為「完美性別平衡」的歐盟「四巨頭」,他們未來打造的政績會是如何,現在當然言之尚早,但給予外界的新希冀,還是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