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波人事變動 白宮鷹派的去留

撰文:黃治金
出版:更新:

美國總統特朗普執政的這三年,白宮權力結構、幕僚地位與話語權分配一直處於動態變化之中,對外呈現的外交政策一片混亂。但是,有一條主線是不變的,那就是特朗普個人的好惡、連任需求,以及他對短期政治利益的追求。如果從關鍵幾位內閣閣員或內閣級別幕僚的換人來看,特朗普上任以來已經進行了兩波較大的人事調整。不同的人事調整都反映了特朗普本人執政心態與策略的變化。

第一批是特朗普通過高調面試挑選的第一個國務卿蒂勒森(Rex Tillerson)、國家安全顧問麥克馬斯特(H.R. McMaster)、幕僚長普利巴斯(Reince Priebus)。這段時期是特朗普白宮最混亂的時期,基本上處於「群魔亂舞」,溫和派與強硬派相互爭權。當時白宮的首席策略師班農(Steve Bannon)的離開就和這種亂局與權鬥有關。第二批是幕僚長凱利(John Kelly)、國防部長馬蒂斯(James Mattis)、國安顧問博爾頓(John Bolton)和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

其中,蓬佩奧和凱利都是特朗普從內部提拔,分別由中情局局長和國土安全部部長的職位,提拔擔任國務卿和幕僚長。博爾頓則是在媒體吹捧特朗普,得到後者的重用,擔任第二位國安顧問。至於凱利與馬蒂斯,則未躲過丟烏紗的命運。

觀察兩次人事調整,其中不乏一些抱有自身政治理想的幕僚,也不乏紀律嚴明遵守傳統規則的軍人,也有一些溜須拍馬、藉機上位推行自己極端主張的人。當然,最後能夠立足站穩的幕僚,要麼和特朗普志趣相投,比如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和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要麼一味地迎合特朗普,比如蓬佩奧及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對於彭斯,雖然美國國內有替換2020競選搭檔的聲音,但從目前來看,這種可能性相對較低。因為彭斯迎合特朗普的工夫還是不錯的。

立場親近鷹派的蓬佩奧(路透社)

不過,蓬佩奧和博爾頓則不同。表面上看,他們對特朗普很恭順,實則各懷鬼胎,實際上也是在利用特朗普。兩人對中國、朝鮮和伊朗充滿意識形態化的強硬立場,已經和特朗普更傾向的溫和務實路線格格不入。這也決定了白宮進行第三輪人事調整。

兩大國安鷹派士氣大不如前

博爾頓強硬好戰。時至今日,他依然拒絕承認伊拉克戰爭是一場錯誤,而且妄想把戰火引向伊朗,好在特朗普及早察覺,駁斥了大幅增兵中東的計劃。可以說,美國左右兩派的人,包括主流民意,都不喜歡博爾頓。另外,博爾頓幾十年來一直將朝鮮、俄羅斯和伊朗視為美國的敵人,但在特朗普眼裏,俄羅斯和朝鮮反而是夥伴,俄朝領導人更是他的好朋友。

另外,博爾頓對中國軍事、台灣等領域的強硬主張,至今未得到執行。一場貿易戰基本上決定了特朗普這三年來的對華關係博弈。

蓬佩奧從中情局局長職位空降至國務院,替代蒂勒森,積極幫助特朗普搭線朝鮮領導人金正恩。但是,第二次特金會過後,由於他意識形態色彩濃厚,朝鮮官媒狠批他狂妄,希望特朗普替換他。與此同時,蓬佩奧頻繁介入中國香港、新疆、台灣事務,多次指摘中國人權和民主問題,也引發了中國政府的不滿。

以八字鬚為其形象代表的鷹派人物博爾頓(路透社)

也就是說,中朝兩個特朗普非常注重的外交對象,都不喜歡蓬佩奧。從特朗普在大阪習特會、特金會、特普會中的和解姿態,以及他拒絕對伊朗開戰的堅定立場來看,博爾頓和蓬佩奧的角色也明顯有所下降。

特朗普由外轉內 由硬轉柔

和過去兩年利用鷹派樹立強硬形象或領導力不同,現在爭取連任的特朗普,更多會轉向國內事務,鞏固選民基本盤。對於外部事務,特朗普只能宣傳自己的政績,即便是營造外部的危機感,也要遠離戰爭邊緣,否則反戰的美國選民必然會倒戈。所以,特朗普自然會重用更多溫和派。即便是最為棘手的外交難題,特朗普也要用柔和的姿態來處理,朝鮮半島問題就是如此,中美貿易戰也是如此,美伊對峙更如此。

經過三次和金正恩的會面,特朗普暫時達到了讓朝鮮不再核試和試射導彈的「成果」,這已經足以讓他對選民有所交代。前三次特金會,特朗普是加分的。但第四次的特金會,絕對不能延續前三次「純粹為了見而見」的模式,必須要有實質的內容,比如討論逐步取消制裁、美朝關係正常化以及朝鮮是否以及如何棄核的問題等,否則只會給特朗普減分,畢竟國內很多人依然反對特朗普的對朝和解。

但這種和解姿態必然和博爾頓和蓬佩奧等國安鷹派的立場無法調和。

主導對華貿易談判的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路透社)

中美貿易戰也是如此。貿易鷹派萊特希澤等人,都不得不接受一個現實,那就是特朗普在貿易問題上一直在操弄「政治」,使它服務於自己的利益。無論納瓦羅和萊特希澤有什麼個人理想訴求,他們需要把握個人理想、野心和總統利益之間的平衡。萊特希澤這位昔日曾讓日本低頭的談判專家,其實也希望達成一個特朗普接受的貿易協議,為自己的政治生涯畫上圓滿的句號。

和國安鷹派不同,貿易鷹派的立場是可以妥協的,有一定的彈性。這些人只要滿足特朗普的個人利益、並不對自己添上污點的情況下,都會選擇安全離開。

就近來不斷升級的美伊緊張關係而言,博爾頓和蓬佩奧一直希望伊朗發生顏色革命,以政權更迭的方式掃除伊朗威脅。從建議特朗普撕毀伊朗核協議、抵抗對伊外交、到醞釀派兵中東,他們似乎一步步將美伊拉向戰爭邊緣。

但拒絕和伊朗軍事對抗,也將是特朗普競選連任堅持的一條紅線。

所以,特朗普要想繼續在朝鮮半島問題上有所作為,要想在中美貿易談判中談有所成,避免在伊朗核問題上開闢另一個中東戰場,就必然要警惕自己周圍的這些國安和貿易鷹派。這或許也是特朗普對白宮權力洗牌、藉機換掉鷹派的一個契機。

庫什納、伊萬卡兩夫婦隨特朗普到達朝韓邊境非軍事區(路透社)

兩大陣營對壘 伊萬卡路線顯現

貿易戰已經讓特朗普的耐心耗盡,他需要真正的成果,一個能給選民交代,同時助力自己連任的政績。雖然納瓦羅等鷹派幕僚提供給他的經濟數據,都說美國正經歷經濟繁榮,但白宮高級顧問庫什納(Jared Kushner)、第一女兒伊萬卡(Ivanka Trump)則不然。他們雖然已經脫手自己的家族業務,但作為生意人,他們對貿易戰對美國經濟的影響有很高的敏感度和很直接的感知,自然會積極發聲,扮演更多角色。

相比較而言,現在的白宮似乎沒有前兩年那樣混亂,反而有點秩序。這和特朗普把握更多主導權有關。從伊萬卡和庫什納近期的高調表現可以看出,特朗普已經開始大膽賦予家人更多授權。經歷了「通俄門」調查折磨的特朗普,完全懂得如何和民主黨人周旋,也明白如何才能管理或利用好身邊的人。從最開始的高調面試、重用軍人和政治素人,到利益集團背後推薦,到幕僚主動示好迎合特朗普,再到現在重用家人。特朗普的駕馭能力今非昔比。

如果將彭斯、蓬佩奧、博爾頓和納瓦羅列為一個陣營,那麼庫什納夫婦以及財長姆努欽(Steven Mnuchin)將是另一個陣營。前一個陣營屬於國安體系,各自扮演不同角色,彼此職能有重疊,也有衝突,但大方向都是將特朗普帶離其想要推進的外交及國安路線。後一個陣營則是以務實手法推行一個符合特朗普本人及其家族利益的「伊萬卡路線」。

伊萬卡與博爾頓一同隨特朗普出訪韓國(路透社)

伊萬卡路線以特朗普個人利益優先,以特朗普家族利益優先,為特朗普家族的「後特朗普時代」鋪好道路。它的對立面,是鷹派幕僚們自私自利不顧特朗普自己及家族威望的極端路線。 伊萬卡路線以庫什納、伊萬卡為中心,為白宮增添中和劑,推崇以務實的手法處理對華關係,甚至接受中國的經濟大國地位,有助於特朗普避免在貿易問題上和中國硬碰硬,也有助於特朗普全面緩和和朝鮮的關係,甚至走向正常化。

當然,堅持這樣一條路線,也不等於要抹殺鷹派。現在,特朗普似乎也面臨無人可用或沒人願意為其效力的尷尬困境,所以特朗普短期內不太可能主動開除幕僚,因為開除後再招聘面試又要耗費時間和精力。即便是年初便已空缺的常任國防部長人選,特朗普似乎也不急於找到恰當人選。

博爾頓這樣的投機者,很有可能向伊萬卡靠攏,尋求自己政治利益的最大化,然後適時安全離開。而對於博爾頓這樣意識形態色彩濃厚的幕僚 ,特朗普也需要他反擊有關自己對朝鮮和伊朗過於軟弱的批評。如果這種利用價值消失,博爾頓在白宮的日子也就屈指可數了。

上文節錄自第171期《香港01》周報(2019年7月15日)《第三波人事變動 白宮鷹派的去留》。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