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中方為何將談判地由北京轉至上海?

撰文:黃治金
出版:更新:

7月23日,長期緊密追蹤報道中美貿易談判的兩家美國媒體彭博社和《華爾街日報》爆料,在中國政府的提議下,美國貿易代表團將於下週訪問中國上海,舉行大阪習特會以來的首次正式貿易談判。
貿易談判地由北京轉向上海,中國政府希望向美方傳達什麼樣的信息?

和以往爆料不同的是,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官員此次向這兩家媒體特意強調,這是5月談判崩潰以來,兩國團隊首次高級別、面對面的貿易談判。

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率領團隊是一個「小型」貿易代表團,預計7月31日訪問上海,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率領的中國團隊中,立場更強硬的中國商務部部長鐘山也將加入。

萊特希澤和姆努欽下一次談判的主要任務是讓中國兑現購買美國農產品的承諾。(AFP)

這兩家媒體都提到這次貿易談判時間點的「政治敏感性」,即上海談判適逢中共每年夏季的北戴河會議,以及中國香港的抗議示威活動、中國政府發表的國防白皮書等。

截止北京時間7月24日上午,中國政府外交部和商務部尚未確認美媒這一爆料。

美官員向媒體透露,此次上海談判,雙方所談議題也將很廣泛,但從美國官員釋放的信息來看,上海談判並不會取得重大突破。有的時候,就是因為所談議題太寬泛了,才談無所成。

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Larry Kudlow)7月23日也提到,萊特希澤和財長姆努欽(Steven Mnuchin)本月同劉鶴的通話中,都強調了中國購買美國農產品的重要性。中國如果兑現承諾,就是向美國釋放「善意」。美國商務部部長羅斯(Wilbur Ross)7月23日也説,重要的不是達成協議的時間點,而是達成一個合適的好協議。

鐘山(左一)被美國認為是中國經貿團隊中的強硬派。(VCG)

此次上海談判主要聚焦兩個問題,一是中國如何兑現購買美國農產品的承諾二是美國如何採取具體舉措為中國企業華為解禁。這兩個議題也是大阪習特會的主要話題。至於「兩國貿易結構的調整」,雙方的分歧一直存在,目前暫時處於次要位置。

有分析認為,其實美國現在似乎已經摸清了中國的狀態或想法,短期內不可能達成此前所期望的協議,或者有利於美國的協議。因為一些結構性改革可能需要中國立法機構通過才可實現,那就意味着美國還要等很長一段時間,這對於耐心有限、面臨連任壓力的特朗普的來説,是不夠的。

所以,美國團隊當前注重暫時滿足特朗普的短期訴求,也就是促使中國兑現承諾,購買更多美國產品。

至於為何選擇在上海,美國人似乎並不關心。從中國人的辦事方式來看,也沒有什麼特別之處。更何況,上海在中美外交史中曾扮演過特殊角色,現在又是中國國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自然會是除了北京之外的第二個最優選擇。而且,近年來,中國的一些外事活動也多在其他地方城市舉行。

不過,換個地方亦可換個心情,向美方營造一種別樣氛圍,避免過往在北京談判的各種不愉快影響談判的狀態。

最重要的是,如果此次上海談判談得不錯,美國考慮下次談判地點時,也未必侷限於政治氛圍濃厚的華盛頓。按照當前的華府政治氛圍,特朗普很難做出諸如全面解禁華為等折衷妥協,很容易被國會指責向中國示軟或和中國政府存在幕後交易。中國一直希望避免貿易談判被華府的兩黨政治綁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