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不會接受中美關係滑向新冷戰

撰文:鄭真
出版:更新:

美國國會眾議院日前通過「2019年維吾爾人權政策法案」後,中方隨即密集回應,包括全國人大、政協外事委員會,國家反恐辦在內12部門均予以強烈譴責。這種回擊力度和前不久11月19日美國參議院通過《2019年香港人權和民主法案》後中國官方機構的反應十分相似。並且針對美國在香港問題上的做法,中國12月2日宣布將暫停審批美軍艦機赴港休整的申請,同時對「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美國國際事務民主協會」等非政府組織實施制裁。

除了新疆問題、香港問題,中美貿易談判近來陷入僵局。中美第一階段協議遲遲不能簽署。12月3日正在英國倫敦參加北約(NATO)峰會的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表示,美中貿易談判第一階段協議可能要等到明年11月美國大選後完成。當被問到華為的問題時,特朗普稱:「我的確認為(華為)是一個安全風險,一個安全隱患。」 特朗普說:「我和意大利談過了,他們看起來不會再這樣做了。我和其他國家談過,他們不會再繼續了。」

12月3日路透社援引三位知情人士的消息稱,特朗普政府今年早些時候曾考慮禁止中國華為公司進入美國金融系統,以此作為挫敗這家被列入「實體清單」的電信設備巨頭的一系列政策選擇的一部分。

特朗普(中)在北約峰會期間就封殺華為向英國首相約翰遜(右)進行了遊說。約翰遜稱只要華為損害了英國與美國等緊密安全盟友合作的能力,他就不會讓這家中國公司參與英國的5G電信網絡建設。(VCG)

軍事上,美國助理國防部長、五角大樓分管中國事務的最高官員施燦德(Chad Sbragia) 11月13日在華盛頓一個論壇上說,中國單方面取消了原本安排在今年進行的多項美中軍事交流活動。五角大樓一位高級官員說,中國軍方沒有說明取消這些兩軍交流項目的具體原因,但他認為這可能跟美國的一些對華政策有關。

可以說,中美關係烽煙四起,政治、經濟、軍事等領域處於全線緊張狀態。

有聲音認為,中國在新疆和香港問題上對美國的回擊力度和規格超越以往,尤其是香港問題已經開始涉及到中美軍事關係,這可能是中國即將對美國出手的信號,一些英美媒體稱這些將對中美貿易談判產生影響。

但中國在涉疆問題、香港問題上的強硬有其民意需要,需要回應民眾訴求。今天中國民族自信心日益增長,民眾對平等、尊嚴更加看重。美國在香港問題上堅定支持被國內輿論認定為“支持港獨”的示威者,或在新疆問題上支持“恐怖分子”,均是涉及民族情感的政治問題。中國今天的回應聲浪超越以往是發展到新階段自然而然的需要。

特朗普在北約峰會期間就中美貿易談判、華為等多個涉華問題表態,圖為特朗普在英國參加北約峰會。(AP)

另一方面,美方對中國突然提高說話分貝大驚小怪,本質是認為中國應該低姿態。這是對中國的誤判,是對中國已經崛起還不夠適應,不習慣中國的強硬以對。指望今天的中國對美國的打壓行為忍氣吞聲、大事化小是不現實的。因此,中國對美國的強硬姿態,更大程度上是一種應對等級和烈度調整到與自身相匹配的行為。

事實上,中美之間事端頻發的背後是中美結構性矛盾。對華強硬已經是美國民主黨共和黨的共識,無論是貿易戰還是涉疆問題抑或香港問題,基本邏輯均是為阻止中國發展,取代其霸權採取的行動。

中美相處,美國的政治文化生態和決策機制決定了其外交的情緒化和對抗性,北京需要更多承擔兩國關係方向的管理者角色。如果按照美國的行事方式處理兩國關係,中美必然陷入冷戰式對抗或者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但對中國來說,如何管控兩國關係使之符合中國的需要是必不可少的。中國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成就,但持續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仍是寶貴的。和平崛起不可缺少的一面是能夠將中美關係處理好,使之良性發展,避免陷入傳統守成大國與新興大國的對抗模式。換句話說,北京需要扮演滅火的角色,也一直認為必要時需要為中美兩國矛盾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