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特朗普連任戰線:中美緩和後還有何貿易「勝利」?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簽定後,美國國內政治輿論的視線又再重投彈劾案上。2020年選戰距今不足10個月,外界關注特朗普會否趁機急忙收割其他貿易「勝利」,趕在選舉前擦亮自己「美國優先,說到做到」的金漆招牌。周二、周三(1月21日及22日)在瑞士出席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特朗普,向各界展現出他的兩大收割目標。

早在他出發前一天,正因法國數碼稅威脅針對24億美元法國貨徵收100%關稅報復的特朗普,突然與不會出席論壇的法國總統馬克龍通話,決定「休戰」,同意在經濟發展與合作組織(OECD)仍有望識成全球網絡服務徵稅共識的前提下,以法國押後徵收數碼稅直至年底,換取美國停止關稅威脅。

在歐盟早已多番表明如果美國向法國徵稅將會報復的情況下,此舉為美歐貿易關係解凍發出了一大訊號。

收割目標一:美歐貿易協議

雖然一同身在達沃斯的法國財長勒梅爾(Bruno Le Maire)與美國財長姆努欽(Steven Mnuchin)尚未能達成全球徵稅的具體基礎共識,而後者更公開向正計劃實施類似數碼稅的英國與意大利威脅以關稅報復,不過既然美法得以休戰,相信姆努欽此舉也只是口頭施壓而已。

身在達沃斯的姆努欽一方面威脅加英國關稅,另一方面卻「抱怨」對美貿易協議並非英國「第一優先」,對歐協議才是。(路透社)

特朗普本人周二就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見面。會後,特朗普也是一手軟、一手硬,一邊大讚馮德萊恩「非常好」,另一方面卻威脅如果美歐不在短期內達成協議,將重新以汽車關稅威脅作懲罰。馮德萊恩則說:「我們期望在幾個禮拜內就能有一份可以簽署的協議」。

由此可見,特朗普也許將會重施中美首階段協議的故技,簽下一份讓他可以宣傳對美國有利的協議作為其貿易「勝利」,待年底大選後再從容後計。

根據歐盟的對美貿易談判指引,雙方只會談及工業製品與雙方規管條款的問題,並特別聲明不會談論農產品貿易。然而,由於歐盟對於農產品的規管是美國對雙邊貿易最為不滿的焦點之一,雙方談判幾乎全無進展。

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馮德萊恩與特朗普進行了兩人首次面談。(路透社)

不過,上周訪問華盛頓的歐盟貿易專員霍根(Phil Hogan)卻表示歐盟願意考慮一些農業上面的退讓,諸如檢疫標準等,以打破僵局。因此,美歐的貿易協議未必沒有可能在短期內以美日協議的形式達成,由歐盟對美國農產品稍加開放市場告終。

收割目標二:世貿改革

特朗普周三還與世界貿易組織(WTO)總幹事阿澤維多(Roberto Azevedo)會面,更在會後聲言:「我們將會做一些我認為非常戲劇性的事」。他又聲稱阿澤維多將會聯同世貿高層在「下周或下下周」到訪華盛頓「開展有關工作」。

阿澤維多與特朗普會面後一同會見記者。(路透社)

阿澤維多也表示:「如果世貿要扮演好它在今天全球經濟的角色,它一定要革新。」

特朗普與阿澤維多口中的大事或革新,也許與上周二(1月14日)美國、歐盟和日本在華盛頓共同發布的世貿改革聲明有關。此聲明短短三頁,卻集中處理「國家補貼」的問題,除了收緊對各種補貼的限制外,更擴大對國家補貼的定義,使國營銀行的融資操作也有可能被視作補貼——這明顯有針對經濟結構較為注重中央調控的中國。

在美國拒絕任命法官的情況下,世貿的上訴機構目前已經不能正常運作。阿澤維多固然希望能搏得特朗普回心轉意。從特朗普此等表態中,也可看出他並非完全拒絕回心轉意,而是要看世貿能給予他多大的改動空間。

然而,世貿決策採取全體共識制,只要有一個成員國反對,任何計劃也不能成事。因此,特朗普心中的世貿改革實際上也許難以成行。

這卻不表示特朗普沒有任何操作空間。美歐日三方的改革其實可以「多國主義」(Plurilateralism)的形式進行,即由部份世貿成員先行落實,其中可着益他國的部份也自動開放予並未加入的其他世貿成員國,並以最終全體能夠加入為目標。如果美歐日的改革能得到世貿總幹事的高調首肯,這種改革也許能藉規則較為鬆動的世貿仲裁機制而變相實施在其他成員國身上。

若果情況如此發展,在一向對世貿頗有微言的美國,也將能讓特朗普自命為「首位促成世貿改革的美國總統」。

當然,有目標不一定能夠達成。然而,這兩大收割項目實際內容不多,甚具象徵意義,且能在短期達成,的確正好適合特朗普未來數月用以充實其「貿易政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