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比病毒更快傳遍全球的是仇視與謠言

撰文:吳迪
出版:更新:

武漢肺炎(2019-nCoV)端的是一面照妖鏡,照出了一眾魑魅魍魎。

在中國內地,一方面是湖北省以及武漢市黨政要員疑似故意隱瞞疫情,且在指揮防疫過程中盡顯官本思維、遲疑怠惰和慌亂無措;另一方面則是民間防疫意識仍顯不足,且謠言漫天。

在香港,市民縱有較高的防疫意識,卻敵不過公共防疫措施近乎為零。輿論亦是只談封關,不談涉及疫情追蹤和管控,一旦疫情在社區爆發,後果不堪設想。此外,伴之而來的還有累積多年,繼去年反修例運動之後再次爆發的對內地的負面情緒。

而在全球各地,既有的歧視與仇意因疫情而起,假借恐慌之名肆意蔓延。或誇大或捏造的假新聞更在互聯網滋生,隔夜便傳遍世界,諸如「死亡人數和重症人數遠超官方數據」、「患者從醫院逃脫,刻意跑去景點散播病毒」、甚至「肺炎患者會變成喪屍」等說法,甚囂塵上。

馬來西亞衛生部1月31日在Twitter上澄清:肺炎患者不會變成喪屍;患者可以被治癒,應與普通發燒區分。(Twitter@KKMPutrajaya)

為此,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被迫開始落實遏制假新聞傳播者的法律手段,而日本等國政府人員亦一再提醒「壞的是病毒,而絕非是人」,政府「會努力迅速地傳達準確易懂的訊息,大家不要被流言蜚語所迷惑,請冷靜地應對」。作為對抗假新聞的決定性角色,社交媒體Facebook 1月30日宣布加入抗疫戰線,指出有關病毒的虛假陳述和陰謀論內容違反規定,或導致「人身傷害」,將根據主要全球衛生組織和地方衛生部門訊息,予以刪除,集中打擊阻礙人尋求治療或提出有潛在危險的治療方法的內容。抖音(TikTok)和Pinterest亦將禁止健康相關的假消息,積極移除有關武漢肺炎的不實內容。

假消息除外,在不同的文化習俗環境下,又有一系列其他問題。以歐美各國為例,其社會習慣性認為口罩對健康人而言並沒有過多預防性作用,而「只有病人方需要戴口罩」。此時看到公共場合出於預防效用佩戴口罩的亞洲人,便自然會因為「此人已生病,卻不知自己在家隔離,反而還出行造成傳染風險」的心態,怒目視之。而針對中國原本就存在的一些負面印象,也因此而進一步被喚醒並放大,更有部分人士刻意在網絡編造謠言,誇大事實,為社會帶來甚大負面影響。

+5

面對疫情,人人自危的情況是難以避免的,各類原本就存在的負面情緒,也極易在此時爆發。當下發生在各國的,針對中國人、華裔和亞裔的恐懼歧視心理、假新聞,乃至個別極端暴力個案,都是其例。

可愈是面臨這種情況,卻愈有需新聞媒體、公眾人物等重要媒介一方面向各界傳遞確切訊息,一方面發揮穩定性作用,防止社會發生無謂的大規模恐慌。此時斷不可誇大事實、編造消息,甚至是無所依據的個人臆斷,都是需要禁止的。切勿令不負責任的言論侵蝕了言論自由的根基。

對政府而言,此時一方面應該發揮傳遞確切訊息的作用,一方面需要出於對人民的責任,向市民傳達相關防疫建議,推行落實有必要的防制性措施。這不僅僅包括限制與嚴重疫區之間的人員流動,更包括各社區內部自身的人員流動,涉及來往人員登記、居民健康狀態記錄更新、物流通暢、物資補給、對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商家予以必要的扶持等方方面面措施。

而對個人而言,盡自己所能集結的資源,做好手部清潔、佩戴口罩等防疫事項,避免不必要之出行,落實必要的自我隔離,這些是其一;更為重要的,是意識到言論在此關鍵時期的影響力,避免謠言與仇恨的傳播,與避免病毒的傳播一樣重要。

事實上,相較於病毒和防疫工作本身,仇視與謠言已然在以更快的速度傳播。被武漢肺炎這面「照妖鏡」所折射出的人性之中的怯懦、慌張和仇意,或許會是一個比病毒更大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