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麵包與面子:土耳其戰疫期間的醫衛政策

撰文:劉燕婷
出版:更新:

土耳其有句諺語:「該流的血,不會停在血管中」,意指該來的總會來,無可逃避,而這或許也是土耳其在新冠疫戰中的最佳寫照。

2018年土耳其里拉暴跌後,其經濟前景便不如以往,自然經不起因疫情而長期封城、禁絕觀光的猛藥,故政府起初的抗疫態度相當從容,除了針對性停飛,關閉對伊朗邊境,拒絕伊朗、伊拉克、韓國、中國大陸和意大利五國公民入境外,便沒出台任何強制性防疫措施,不僅觀光客自由來去,人民也正常度日。

但這份疫海中的安詳,終究被橫空出世的確診數擊個粉粹。在土耳其決定穩住經濟那刻起,這一天便註定會來,躲無可躲。其背後思維,便彷佛拄杖夜行於荒野之中,明知危機重重,卻只能心存僥倖。而如今尚能支撐這份僥倖的,便是土耳其的醫衛政策。

伊朗是早期中東熱點疫區,因其疫況一度失控,遂令土耳其在2月3日關閉對伊邊界。圖為伊朗清真寺消毒之景。(AP)

首重經濟的醫衛政策

土耳其位處歐亞之交,緊鄰伊朗與歐洲兩大重災區,卻直到3月11日才宣布驗出首起確診案例,十分不尋常。若再綜合判斷某些徵兆,便能發現,其實社區感染早已存在。

3月4日,彼時土耳其還是0確診狀態,有個台灣旅行團不疑有他,放心前往。沒想到結束9天8夜的旅程回到台灣後,15名團員中竟有多達13人確診,顯然當地早有疫情,只是隱而未發。果不其然,3月11日後,土耳其的確診數一路飆升,截至4月23日已有98,674例確診、2,376例死亡,不僅超趕伊朗成為中東第一,也超越中國高居世界第七,情勢不容樂觀。

而土耳其之所以會有這「遲來的確診」,除了前期排查不嚴、檢測力道不足外,也有政府與民眾自負之故。打從1月開始,土國社會便滿是報喜不報憂的疫情新聞,公眾因而沉浸在一片盲目的樂觀中,導致「突厥血統百毒不侵」這般謬論,都能在輿論中佔有一定市場。政府雖未對此大加鼓吹,卻也樂見民眾轉移焦點,在3月11日前,其除對城市、公交、學校進行大規模消毒外,便未有其餘強制措施。

但天有不測風雲,疫情終究爆發了,土耳其政府只得亡羊補牢,而首先要做的,便是加強病毒檢測能力。然而由於前期閒散,試劑量實在不足以應付篩檢,故而只好在加開生產線之餘,從外部進口。

病毒檢測能力是控制疫情的關鍵之一,如今土耳其累計檢測人數已達到750,944人,高於英、法、伊朗等國,位居全球第七。(新華社)

由數據觀之,從3月18日到3月25日,土耳其的每日檢測次數皆在2,000至5,000次左右;3月26日起,由於中國試劑輸入,增至每日7,000次。隨後產能漸顯,檢測密度已在4月10日後突破每日30,000次;4月15日開始,已可維持在每日40,000次左右。

而隨着檢測力度逐漸加碼,確診病例數自然也一路暴增。自從3月11日驗出首例確診後,土耳其僅僅過了8天便突破每日新增百例的門坎,又在16天后來到每日新增千例的境況。如今土耳其累計檢測人數已達到750,944人,高於英、法、伊朗等國,位居全球第七。土耳其衛生部長科賈(Fahrettin Koca)也於4月17日表示,未來7日至10日會是疫情穩定成長的高峰期,倘若疫況控制得當,將在此後迎來拐點。

而除了加大檢測力道外,土耳其也借鑑中國經驗,徵用阿塔圖克機場的兩條跑道,趕工搭建方艙醫院,據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4月6日表示,醫院將在45天內完工,將可容納2,000人。

土耳其借鑑中國經驗,徵用機場跑道搭建方艙醫院,預計將在45天內完工。圖為武漢方艙醫院輕零之景。(新華社)

此外,土耳其衛生部還開發一款名叫「待在家中」(Hayat Eve Sığar)的應用軟件供民眾使用。用戶在下載這款軟件後,需輸入電話號碼、身份證字號、健康狀況等個人訊息,接着便能看到所在地附近有多少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以及自己是否處於疫情嚴重區域等。土耳其也監控所有隔離中的新冠肺炎患者手機,一旦偵測到其移動足迹便發訊警告,倘若其仍持續在外,將通知警方前往拘捕。

對於無法強力封城的土耳其而言,加強檢測、趕工方艙醫院、使用大數據防疫等,雖都是亡羊補牢的醫衛措施,卻已是在兼顧經濟命脈前提下,所能出台的最折衷型防疫手段。

面子至上的醫衛外交

然而土耳其的抗疫之戰,雖有對內的經濟顧慮,卻又不乏對外的面子需求。疫情發展至今,土耳其的醫療援助已遍及中國、美國、英國、意大利、西班牙、北馬其頓、塞爾維亞、波黑、索馬里、利比亞等33國。

4月1日,450,000片口罩隨同防護衣與試劑,一同飛抵西班牙,只待分流給西、意二國;無獨有偶,土耳其同時也向美國捐贈了500,000份試劑、50,000個N95口罩、100,000個外科手術口罩和100,000件防護服。而飛抵異國的物資箱上,全都分別用土耳其語、受贈國語言寫上13世紀詩人魯米(Rumi)詩句:「絕望之後,希望漸長;黑暗之後,驕陽愈燦」,顯然在醫衛之外,還做足了詩詞外交的功夫。

土耳其在此次疫情中大行醫衛外交,圖為其捐贈的醫療物資運抵北馬其頓之景。(AP)

平心而論,土耳其的醫療水平並不差,更是中東地區醫療旅行的重要目的國,雖說其醫療人才往往專精於心血管、神經外科、眼科、牙科與醫療美容等,與此次疫情所需科室不甚匹配,但在醫療器材製造業上卻頗具優勢。即便土耳其曾在疫情之初深陷設備不足的窘境,如今已有後來居上之態,箇中原因除了產業優勢外,也有賴政府的強力動員。

以口罩為例,土耳其政府首先要求國內的口罩工廠不得停工,更下令徵收所有口罩,倘若工廠將口罩私賣給衛生部以外的客戶,下場便是政府直接沒收工廠;其次,土耳其大量在全國工業高中內,裝設簡易版的三層口罩生產線,並動員所有未感染學生、老師與各行各業志願者投入第一線生產工作。根據統計,每條生產線的產能可高達每小時7,200片,故土耳其不僅能免費配給口罩給國民,還有餘裕外援。

於土耳其而言,此次疫情雖重創經濟,卻在醫衛外援下,讓自己收穫了外交成就。埃爾多安近年高舉奧斯曼主義大旗,自然要趁此機會,讓土耳其站到國際聚光燈下。然而,因其本身也尚未脱離險境,故偶爾會有打腫臉充胖子的疑慮。例如4月6日英國《獨立報》便報道,身為重災區的西班牙向中國購買價值300萬歐元的呼吸器,由於這批呼吸器在土耳其生產,故完工後將由土國直接運往西班牙。

但沒想到左等右等,就是不見呼吸器出關,西班牙只好向土耳其交涉,卻沒得到半點音訊,於是便向國際指控土國「截胡」。輿論雖譴責土耳其,但也困惑不已,因為土國前陣子才剛向西班牙捐贈物資,即便自身疫況加劇,到底也沒有西班牙嚴重,本身又有醫療設備生產線,何需截胡西班牙物資?這起事件最後以土耳其出口呼吸器告終,土方稱「從未扣留西班牙物資,只是要確認其是否為非法出口」;西班牙外交大臣隨後也在社交媒體上大力感謝土耳其的協助。

在上述羅生門中,真相雖未必如西班牙所述般邪惡,卻也隱約披露土耳其產能吃緊的狀況。以現下土耳其的醫衛實力而言,要撐起奧斯曼的帝國夢,尚有些勉強;但論及保住經濟同時亡羊補牢,這或許是歐亞門戶的最後一絲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