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衝突】妄自尊大是兩國皆須戒掉的通病

撰文:紀瀾
出版:更新:

中印邊境衝突成為近日來被熱議的話題。中印官方都極力為此次衝突降調,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6月23日再次迴避了有關解放軍在此次衝突中傷亡的問題。6月22日,中印舉行第二次軍長級會談,雙方同意採取必要措施,推動事態降温。此前,6月19日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與各黨領導人會晤時澄清,中方沒有越境。

與保持低調的中印官方不同,兩國輿論則比較「興奮」。

印度媒體不斷爆料兩軍衝突的細節,營造「衝突責任在北京」的氛圍。此外,印度國內不斷渲染要對華強硬,重提1962年的中印衝突,認為印度可以再與中國一戰、一雪前恥。

而與印度輿論不斷鼓動莫迪政府對華強硬不同,中國國內輿論則是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看待印度:衝突爆發伊始,《人民日報》旗下的公眾號「俠客島」發表題為《中印邊境衝突要不要狠狠給印度一個教訓?》的文章。《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更是稱:「如果『打架』都打不過中國軍人,用槍也沒戲」,並稱「印度和中國開戰如同拿雞蛋碰石頭」。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林民旺則稱,中國起初的沉默,不過是想給印度時間,讓它自己冷靜下來 。

印度和中國國內的這些輿論,所反映出的是兩國對對方的看法。印度國內的「激動」是對1962年衝突戰敗的不忿,希望與中國一較高下,證明自己不是中國的手下敗將。而中國有着打敗印度的經歷,加之中國在經濟等層面迅速將印度甩開,中國國民便多有以勝利者姿態看待印度的情形,頗帶有嘲弄、輕視的意味。

中印士兵衝突新視頻流出(點擊圖集瀏覽)

+7

兩國現在都自視甚高,輕視對方的姿態非常鮮明。但問題是:印度能保證自己不重蹈1962年的覆轍嗎?印度稱自己不是1962年的印度,但中國也不是1962年的中國。

印度在邊界地區部署部隊的編制比解放軍多,軍力大概是6:1(也有說8:1)的比例,且因地理原因,印度陸軍保障較解放軍相對容易。但中國同樣在邊界地區加大投入,以補齊1962年中印戰爭時期高原地區的兵力投送和後勤保障能力不足的缺陷。有消息稱,自2017年的洞朗對峙以來,解放軍已陸續裝備了直20直升機、15式輕型坦克、PCL-181卡車炮等新裝備,對解放軍高原作戰提供支持。更何況,中國現在的整體國力水平要高於印度。

中印迅速崛起成為亞洲乃至世界的亮點,有不少分析預測,到2030年,印度將成為第三大經濟體。很大程度上,中印兩國能否妥善解決雙邊關係,將是本世紀最大的國際關係難題,其重要程度及潛在影響甚至高於中美關係。

最新衛星照片顯示,加勒萬河谷地區正集結大量軍隊,請點擊放大瀏覽:

+2

印度前總理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曾說過:「印度要麼成為有聲有色的大國,要麼銷聲匿迹」,印度有着自己的大國雄心。英國所留下的邊境問題,最終引發了1962年的軍事衝突,而這也在印度心中埋下了兩國關係的心結。但凡中印對峙成為熱點話題時,總有印度人提1962年即是證明。但印度需要意識到兩國相互互補的維度,意識到今日印度不僅和中國不存在競爭關係,也沒有與中國競爭的國力。

反觀中國,無論是1962年的戰果,還是今日遠超印度的國力,都難免令部分國民趾高氣昂地看待印度,展現出極為短視的傲慢。中國需要認識到,印度註定是當世之大國,即將在數年內成為全球第一人口大國,一個更為公平正義的世界秩序,必須考慮到印度人的訴求。一個中國所期待的穩定國際格局,更有需中國妥當管理中印關係。

中印都不是1962年的中印了,誰也沒有必要看不起誰。兩國都在崛起的路上,妄自菲薄不合適,妄自尊大更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