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手反制「港版國安法」 歐盟與美英澳存在温差

撰文:紀瀾
出版:更新:

歐盟成員國外長7月28日簽署聲明,宣布了包括限制向香港出口敏感技術設備在內的措施,以回應「港版國安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7月29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堅決反對,已向歐方提出嚴正交涉」。

在「港版國安法」通過後,美國等國都採取了相應的措施,如今,歐盟也加入進來,《華爾街日報》認為歐盟向美國對華強硬立場靠攏。

如果與美國等國的動作對比來看,歐盟比較謹慎。

歐盟的聲明中提到,將採取措施支持香港人和香港的公民社會,簡化香港人去歐洲旅行的手續,更容易取得簽證,同時也將設立獎學金和開放學術交流。

歐盟強調的是「更容易取得簽證」,這留足了很多想象和操作的空間。來看一看英國和澳洲的措施:英國內政大臣彭黛玲(Priti Sushil Patel)7月22日宣布,2021年1月將正式對約300萬持有英國國民(海外)——即BNO護照的香港公民開放入境英國簽證申請。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7月9日宣布,將提供在澳洲境內香港學生臨時簽證,並且協助他們成為澳洲的永久居民。

美歐英加澳日對港版國安法的立場並不同,點大圖瀏覽:

+3

在引渡安排問題上,歐盟的聲明中只是稱要「重新評估」。早前,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在簽署《香港自治法》後,隨即宣布按這部法律的授權採取一連串措施,包括暫停與香港的逃犯移交協議。英國、澳洲、加拿大和新西蘭已經先後宣布暫停與香港的引渡協議。

歐盟的這份聲明還呼籲監督中國如何實施「港版國安法」,也要求歐盟在年底評估該法案對香港的影響。至於具體實施的制裁措施,該聲明同樣沒有談及。目前,因「港版國安法」制裁中國的只有美國:參議院6月25日通過的《香港自治法案》中,對支持中國損害香港自治的個人或企業、機構實施制裁。

歐盟與美英等國的舉措存在温差,在分析人士看來,這源於歐盟成員國內部最終未能形成統一的共識。

7月13日,歐盟各外長曾就香港問題展開討論,初步達成了對中國實施若干制裁的措施,比如「限制出口用於內部打壓的器材,對出口香港的高度敏感技術延長限制,審視歐盟與香港之間的引渡安排和給予港人簽證便利」等。歐盟各國在這些問題上形成統一的聲音在於有着共同的價值觀,認為要支持香港的自由,確保港人有免於威權壓迫的選擇。

在諸多議題上,歐盟需要形成整體共識才能推進。圖為7月17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歐盟總部拍攝的歐盟特別峰會現場。(新華社)

但對於是否進一步制裁,歐盟內部分歧重重。與東歐南歐國家反對制裁中國不同,西歐、北歐國家支持制裁中國,瑞典外交大臣林德(Ann Linde)7月13日表示,瑞典支持德國與法國對「港版國安法」採取的「強有力的回應」,並將與丹麥等推動歐盟制定針對中國的反制措施。芬蘭表示支持暫停與香港的引渡條約的想法。

結果,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7月13日在與意大利總理孔特(Giuseppe Conte)共同出席新聞發佈會時強調:「歐盟不應因『港版國安法』切斷與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對話,目前最重要的是,歐盟成員國應致力於找到共同的對華政策,以及對該問題的共同答案。」間接拒絕了瑞典要求對華強硬的要求。

之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訪問英國和丹麥,希望歐洲共同對中國採取強有力的回應,歐盟只是回覆稱,會出台那些中國不會有實質反感的制裁,並且會繼續討論是否出台更為強硬的舉措。

從現今的結果來看,歐盟內部終究還是未能就更為強硬的對華姿態達成一致。在諸多議題上,歐盟強調要「集體行動」,要徵得全部成員國同意。在這樣一個大的前提下,歐盟只能尋求「最大公約數」,在制裁中國等具體舉措上暫且不提。

再者,像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等這樣的歐盟主要領導人,他們很清楚,目前美國將香港作為一張與北京博弈的牌,這背後是中美之間的較量,歐盟需要顧及美國的關切,同樣也需要避免刺激到北京。在中美之間明確站隊很可能會成為大國博弈的犧牲品,與其像英國、澳洲這般追隨美國而得罪中國,不如在中美之間維持微妙的平衡更能維護自己的利益。

從中美貿易戰時拒絕選邊站,到疫情時期拒絕制裁中國,再到今天的香港問題,歐盟都在小心拿捏與中美相處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