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天巡訪 王毅深入歐洲五國的核心任務

撰文:茅岳霖
出版:更新: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8月下旬的外交活動是頻密的,他在8月25日至9月1日間輾轉意大利、荷蘭、挪威、法國、德國等五國時呈現了一種高強度態勢。

王毅在25日抵達羅馬後就先與尚在外地視察中的意大利總理孔特(Giuseppe Conte)通電話,後在羅馬會晤了加拿大外長商鵬飛 (Francois-Philippe Champagne)、意大利外長迪馬約(Luigi Di Maio)等人。他在羅馬發表講話,強調中意兩國要「共同規劃下一個50年雙邊關係發展」,中歐雙方應從「共同利益出發,堅定信心、排除干擾、克服困難,保持中歐關係的健康穩定發展」,這種內容密集但目的明確的行動引發了外界的高度關注。

王毅的歐洲之行在出發前即有明確目的。按北京釋出的官方消息,王毅此行即包含「共同落實好中歐領導人共識,積極推進雙方重要的政治經貿議程」,「同歐方就應對疫情、穩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進行合作」以及「維護多邊主義、完善全球治理」三項主要任務。

簡言之,此行不僅要重啟被疫情阻斷的北京與歐盟之間的重大外交議程,逐漸恢復一定層面上的事務性操作,還要在疫情緩解之際,進一步在歐洲多打通幾條「快捷通道」,進而「排除干擾、克服困難」。

中歐關係的勢頭總體是好的,但同時也正在受到來自外部的各種挑撥甚至破壞,而這可能也是王毅需要直接面對的。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左)的歐洲之行不僅僅包括與波蘭國防部長布拉什洽克簽訂的《加強防務合作協議》等活動,他更多的目標在於遊說歐洲各國對華採取措施。(美聯社)

時至今日,歐洲各國對中國的態度可能仍存在激烈的對峙,在疫情的大環境下,一種聲音對中國的援助和支持表示感激,另一種則是質疑中國利用對外援助進行政治宣傳。加之在7月的《港區國安法》事件後,以法國《世界報》等大報為代表的歐洲主流媒體仍基於意識形態對中國展開激烈抨擊,如任由這些言論組合擴散,這對中歐關係的發展也會造成一些障礙。

此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empeo)也在7月下旬到8月間穿行於奧地利、波蘭、捷克、斯洛文尼亞、英國和丹麥六國。蓬佩奧在歐洲各國以傳統的意識形態和「信息安全」等口號展開宣傳,其效果一般。但他在丹麥等國發出的「歐洲和美國喪失了大量工作崗位」等號召還是在疫情後經濟下行的歐洲具備了一定號召力。這一干擾也從側面揭示了歐洲最迫切的需要莫過於經濟的強心劑。

因此,排除干擾固然是當前推動中歐關係繼續深入發展所必要的,但這一系列最終仍要落到經濟問題上。在這一基礎上繼續擴大「快捷通道」機制也顯得更有必要。這是加速兩大市場經濟融合,快速重啟經濟的必要措施。是遭遇疫情重創的歐洲需要的。

意大利總理孔特8月7日簽署總理令,無視美國「威脅」,仍然容許意大利電信(TIM)選用中國華為公司提供的第五代通訊技術(5G)。不過意大利電信此前並沒有接受華為參與其5G核心建設的投標,而華為方面已指出此為商業考慮,與政治無關。(美聯社)

就「快捷通道」來說,它是北京相對於歐盟國家「有條件開放外部邊界」措施的一種特別手段,相對於歐盟認定「中國當局對歐盟遊客開放邊界,歐盟也會開放中國旅客入境」,此舉是非常時期的權宜之計。

北京從4月30日開始與韓國商討「快捷通道」機制,並分別在此後的四個月裏與德國、新加坡、緬甸和印度尼西亞先後確立了這一關係。該機制旨在在確保疫情防控前提下,為當事國雙方重要的復工復產急需人員往來確立定點省市進出關係,由此提供便利,維護發展雙邊經貿合作,保持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

此外,中國民航局還在2020年5月下旬對意大利、日本、韓國、新加坡、英國、德國、法國、瑞士等八國開放「綠色通道」,以「復工復產國際包機」方式,進一步恢復自2020年3月以來逐漸被封鎖的航線。

北京目前雖仍不能不能確保相關兩國民間旅行通暢,但可以保障雙方重要商務、物流、生產和技術服務急需人員的往來。中德首腦已在6月初的一次電話交談中肯定了此舉「有利於幫助兩國有需求的企業加快復工復產,維護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考慮到王毅已經在會見迪馬約時強調雙方要利用好人員往來「快捷通道」,加速企業家復工復產,北京的意圖就已經不言自明。

中歐雙方在擴大開放這一問題上已經具備充分的基礎,譬如在疫情之下,中歐班列等機制仍穩定運行。截至2020年5月,中歐班列累計開行1033列,首次突破1000列,發送貨物9.3萬標箱,單月開行列數和發送量均創歷史新高。在中國已給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後,歐盟各方如稍加權衡,想必亦能得出合理答覆。

北京雖然難免會遭遇歐洲的猜忌,但仍能以實際的經濟與政治活動試圖讓歐洲相信中歐之間並不存在根本利害衝突,不應是制度性競爭對手,而應是全方位戰略伙伴。或許,當王毅在歐洲的政治、經濟核心地帶以這一目的活動後,歐方也能在實際行動中確認雙方交往可能的確形成了某種「相互成就的正循環」,而非「你輸我贏的淘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