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內瑞拉反對派失勢 西方如何對瓜伊多「以禮相拒」?

撰文:周萱 吳迪
出版:更新:

去年12月,委內瑞拉舉行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總統馬杜羅(Nicolás Maduro)的執政黨在自以瓜伊多(Juan Guaidó)為領導的反對派杯葛不參選的情況下,不戰而勝。瓜伊多亦隨之喪失國會議長的身份。

隨後,在即將上台的美國拜登政府依舊與瓜伊多保持距離的情況下,歐盟雖然仍強調會與其合作,卻已經改口將之喚做「前議員」,不再以「臨時總統」相稱。

委內瑞拉2020年12月6日舉行全國代表大會選舉,在反對派領袖瓜伊多的杯葛號召下,執政黨獲得壓倒性勝利,以520萬票拿下277席中的256席,終結了反對黨過去五年的多數席時代,未參與競選的瓜伊多自然失去了議員乃至議長身份。

而瓜伊多緊接着發起的「拒絕選舉結果」的平行公投,也未獲得過多關注,他原本期望能動員大量民眾參與,與低迷的議會選舉投票率形成對比,為自身的「合法領袖」地位注入強心針,但最終似乎不盡人意。雖然他聲稱有650萬民眾參加投票,其中300萬民眾乃親身投票,但其真實性缺乏考據,有政府支持者上傳影片指「票站」人數寥寥,許多觀察者也認為此舉未能掀起什麼波瀾。同時,反對派內部的四分五裂,也讓瓜伊多無法再統領反對陣營。

委內瑞拉新一屆議會1月5日宣誓就職,其中277席有256席屬於執政黨。(美聯社)

瓜伊多魅力漸散 反對派大分裂

西方各國原本支持瓜伊多「總統」地位的最大理據,便是反對派在2015年全國代表大會選舉中擊敗執政黨,而瓜伊多在2019年初獲選議長,有了民意加持的「正當性」,儘管這位原本名不見經傳的年輕議員當選時票數不超過10萬。當瓜伊多振臂高呼要求馬杜羅下台時,不滿馬杜羅久矣的西方國家立刻為瓜伊多背書,美國還對委內瑞拉的命脈石油產業祭出制裁,希望一舉壓垮馬杜羅政府,特朗普甚至一度暗示會採取軍事干預。英國同樣對委內瑞拉發起制裁,並拒絕馬杜羅政府提取委內瑞拉存放在英國央行的價值逾10億美元的黃金。

但由於瓜伊多始終無法爭取到軍方高層叛變,一度轟轟烈烈的政變逐漸失去動力。他又被爆出與哥倫比亞毒販關係緊密等醜聞而形象受損,且委內瑞拉經濟因瓜伊多頭號支持者美國的強力制裁一瀉千里,反對派內部也漸生縫隙。最戲劇化的一幕發生在去年1月5日,全國代表大會將同屬反對派的帕拉(Luis Parra)推舉為議長,帕拉就職時批評瓜伊多將政治利益置於國家利益之上,他將尋求國家內部和解,而瓜伊多全程被禁止入內。

雖然瓜伊多彼時就已失去官方的議長頭銜,但他隨後召集百位反對派議員進行選舉,自行宣布連任,西方國家也就繼續將他奉為議長。但他的國內魅力逐漸退散已是不爭的事實,去年5月他疑與美國僱傭兵勾結尋求武力推翻政權事件,讓不少反對外國武裝干預的民眾對他感到懷疑。

如果瓜伊多趁今次議會選舉率領反對派獲勝,那麼西方國家自然可以繼續將其視為當仁不讓的合法領袖。但他以馬杜羅在選舉委員會中安插親信為由,選擇了杯葛選舉。英國獨立媒體《金絲雀》(The Canary)認為此乃美國的授意,旨在「證明」此次選舉的不合法性;執政黨則反復強調此次選舉與2015年選舉透明程度並無不同,認為這是瓜伊多自認無法贏下多數席,乾脆選擇罷選,並希望將棄票者統統納入反對派的陣營。瓜伊多也確實特意在Twitter上上載2015年議會選舉的熱鬧場面與今次的冷清情況對比,指這是馬杜羅政府不得民心的體現。

但委國人民棄選不意味着就是支持反對黨。時至如今,民眾實際上對兩方都感到絕望。民調公司Datanalisis數據顯示,委內瑞拉六成民眾既不支持馬杜羅,也不支持瓜伊多。該國因制裁、疫情、石油需求下降的多重衝擊而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不少民眾選擇終日在加油站排隊以及尋找清潔水源而非投票。21歲的Gladys Aponte就表示,「我無法再關心政客了,我只能聚焦於自己和家人能不能吃飽飯。」

同時,這也引發了反對派的進一步分裂。部分溫和反對派希望在民主框架內與政府談判,曾代表全體反對黨聯盟「民主統一圓桌」(Democratic Unity Roundtable)兩次出戰總統的Henrique Capriles在執政黨大勝之後指責瓜伊多毫無長期策略,呼籲美國停止承認他為臨時總統。

儘管石油儲存豐富,委內瑞拉電力緊張。(美聯社)

歐盟率先轉變態度

至此,面對馬杜羅重奪立法機構,瓜伊多失去民意代表的法理頭銜且民意漸散的事實,西方也開始有所調整。

歐盟率先採取行動,且完美詮釋了何謂「以禮相拒」。在新一屆議會1月5日宣誓就職之後,歐洲理事會次日發表聲明,雖然強調上月選舉存在舞弊、無法反映民主,指2015年的選舉才是最後一次公正透明的選舉,並承諾繼續與瓜伊多等合作爭取民主,卻不再喚瓜伊多為「臨時總統」,而是僅稱他為2015年國民代表大會的「前民意代表」。

之所以歐盟有此立場轉變,據匿名高級歐盟外交官表示,是因為歐盟27國認為在馬杜羅掌握議會之後,瓜伊多自封的總統地位不存在制度支撐,歐盟雖然會繼續將其視為反對派中的頭號人物,卻無法再承認瓜伊多為「臨時總統」。

相較之下,歐盟委員會發言人斯塔諾(Peter Stano)的表態就讓人看清歐洲各國的真實態度。斯塔諾一方面表示,歐盟無權承認一國領袖,只有各成員國才有此權;另一方面又稱歐盟該份聲明乃27國共識——既不想繼續與瓜伊多綁在同一列沒希望的列車,也不好講明,更不能支持馬杜羅。

英國方面則仍公開力挺瓜伊多為「臨時總統」,展現出該國脫歐後高調的外交立場。不過,這難免令人想起數月前的舊聞:馬杜羅要求提取委內瑞拉政府存放在英國央行價值逾10億美元的黃金,英國央行最終在英國高等法院裁決的支持下,以「瓜伊多才是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作為篡位者無法代表委內瑞拉」為由,拒不交付黃金。若是今日英國不再承認瓜伊多,難道要其承認馬杜羅?

馬杜羅的支持者1月5日上街慶祝執政黨贏下議會選舉。(Getty)

拜登遲遲未與瓜伊多互動

末了,最關鍵的還是美國的態度。查韋斯-馬杜羅政權是拉美地區少有的將生產要素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國家,自當年查韋斯冒歐美之大不韙,在國內各關鍵產業力推國有化之後,便註定了沒有任何一個美國政府能對委內瑞拉保持友好態度。即將上任的拜登顯然認為瓜伊多是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卻也不可能願意放下身段認可馬杜羅。更何況拜登政府還需考慮「委內瑞拉問題」在美國國內政情的影響。

所以,在瓜伊多再無可能獲得委內瑞拉國內支持的情況下,上月的委國選舉實則為拜登提供了一個契機。據彭博社報道,拜登不會強迫馬杜羅下台,而是希望以一場公正的選舉換得取消經濟制裁,他對瓜伊多則態度含糊,有報道指瓜伊多自11月底就希望與拜登通電話,但至今未如願以償。待得拜登政府上任後,在委內瑞拉國內沒有可成勢的反對派的情況下,可以預估拜登政府將與馬杜羅虛與委蛇,在持續批評施壓的同時,尋找合作的可能。

從這個維度來看,歐盟也好,英國也好,其實也都在等待美國的態度。各方漂亮的外交措辭之下,實則都是對利益的計算、對現實的評估和妥協,以及對各國國內選舉政治的考量。這本身也才是政治的實質。

而對依舊如坐針氈卻情況好轉的馬杜羅而言,為擴大自己與拜登政府交涉時的籌碼,為確保自己執政延續,也為了委內瑞拉國家和國民的發展,現如今所應該做的,便是優先乘勢搞掂國內問題:鞏固軍方支持、確保國內各地區局勢平穩、大幅改善現存的嚴峻治安問題、吸引來自中國、日本等國的外資(並在國內說服各方,做好向外資讓利的準備),隨後才能改善當下民生困苦的問題,適當向國民分配紅利,進一步穩定時局。至於再下一步的長遠發展,恐怕還不屬於馬杜羅的優先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