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將於今日公開喊話 兩國關係審慎樂觀

撰文:鄭真
出版:更新:

據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NCUSCR)1月25日在官網公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將在2月1日20時就中美關係的現狀和前景發表視頻講話。這將是1月20日拜登就任總統以來,中國外交體系高級官員對美國觀眾的首次講話。
另一方面,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1月31日援引高級官員的話稱,拜登將於當地時間2月1日闡明其對旨在「恢復美國在世界上地位」外交政策的看法。這將是拜登就職美國總統以來的第一次重要外交政策演說。

仍有疾風驟雨

拜登就職後接連同英法德日等國領導人通電話,所談重點只有一個那就是修復盟邦關係。雖然英法德發佈的通話聲明均未提中國,但是白宮在這三份聲明中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中國。

拜登提名的國務卿、財長、防長等重要人選在參議院聽證會上皆維持了中國是美國最重要戰略競爭對手的強硬基調。

布林肯(Antony Blinken)正式擔任國務卿的第一天就召開記者會稱「美中關係可以說是未來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這不是一個秘密。」「這種關係越來越帶有一些對抗性(adversarial)的一面。」當天他還同與以色列、泰國、菲律賓、澳洲、英國、德國、法國外長,及北約秘書長通了電話。其中和法、德、英、菲外長的4通電話中,都提到了中國。

拜登非常清楚中美關係的重要性。(Reuters)

布林肯說,「中國對南海的某些海洋主權主張,超過了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所允許的範圍,美國對此表示反對。」「美國希望與『最長久的盟友』——法國,和其他夥伴合作,共同應對包括新冠疫情、氣候和中國在內的共同挑戰。」在與德國外長馬斯(Heiko Maas)的通話中,布林肯也把中國視為「挑戰」。布林肯與英國外相藍韜文(Dominic Raab)重新確認了美英「特殊關係」,並稱「雙方共同的外交政策重點,包括中國、伊朗和俄羅斯」。

與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和韓國外交部長康京和通電話時,布林肯提到華盛頓、首爾和東京之間的合作對於維持「一個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至關重要。結合拜登政府新設置印太事務專員,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戰略基本上被拜登政府所繼承和接受。

在人權問題上,布林肯公開認同蓬佩奧(Mike Pompeo)時期美國認定「新疆存在種族滅絕」的說法。軍事上,拜登就職後的第三天,1月23日,美國海軍「羅斯福」號航母經由巴士海峽進入南海活動,包括美海軍4架P-8A反潛巡邏機、1架EP-3E電子偵察機、1架E-2C艦載預警機、1架C-2A艦載運輸機在內,至少7架美軍機曾在南海活動。

2021年1月27日,美國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右)在華盛頓白宮艾森豪威爾行政大樓舉行宣誓儀式,布林肯(左)宣誓就任國務卿。(AP)

拜登政府延續特朗普時期抗華基調的同時,北京也並不客氣。

在拜登就職同特朗普政權交接的當天,中國就公布了對特朗普政府28人的制裁名單。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公開說,「過去幾年,特朗普政府犯下了方向性錯誤」。中國外長王毅、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來在多個公開外交場合大批偽多邊主義,指責拜登政府重返多邊主義是偽多邊主義的意味非常明顯。

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1月27日在參加一場線上對話會時說,「近來又有觀點提出,美應調整策略,聯合盟友制衡中國,在亞太地區重建平衡和秩序合法性。他強調,這種調整可以說是換湯不換藥,很可能重蹈錯誤的覆轍,導致新的失衡,進一步擾亂地區秩序。」這實際上是公開對拜登新任命的印太事務專員坎貝爾(Kurt Campbell)、國務卿布林肯、國安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等多次強調聯合盟邦抗華的回應。

或可撥雲見日

拜登政府也有一些和特朗普政府做法不同的地方。比如拜登1月26日簽署多項行政命令和備忘錄,他在其中一份備忘錄提到,要譴責和打擊包括針對亞裔美國人在內的種族歧視與仇外心態,他稱聯邦政府需意識到政治領袖的行動會進一步帶動仇外情緒,包括把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與其起源地理位置作關聯,政府有責任阻止種族歧視、仇外與不寬容。

拜登新設的美國印太事務專員坎貝爾曾任美國助理國務卿。(Getty)

美國前任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過去曾多次公開說「中國病毒」、「武漢病毒」等字詞。拜登如今叫停這些疫情的歧視性說法,為未來中美在疫情上合作奠定了基礎。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1月31日接受媒體採訪時已透露,將在3月與美國首席免疫專家福奇(Anthony Fauci)進行一次對話。

布林肯1月27日的首場記者會上同時也把北京列為對抗氣候變化的競爭對手和必要的合作伙伴。拜登任命的氣候問題特使克里也說,「氣候問題是我們必須要處理的一個關鍵的獨立問題……我們迫切需要找到一種方式把它們(中美其他分歧)區分開,繼續前進,讓我們拭目以待。」這些明顯是美國有意在氣候問題上同中方合作的前兆。

此外,美國財政部1月27日更新了對一些中國軍事公司投資的禁令,其中「將與黑名單企業名稱相似的公司實施禁令」的限制被推遲至2021年5月27日。這些禁令是特朗普政府所為,也被看做是對中國的示好之舉。

1月27日,白宮發言人普薩基(Jen Psaki)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布林肯的首要任務之一是,確保美國在北京的人員配備恢復到以前的水平,這在上一屆政府中有所下降。她補充說,這就意味着美國需要有科學專家、政策專家在中國扮演他們應該扮演的角色,以確保美國能夠有人員在中國地面上代表美國的利益。2020年7月中美互相關閉使領館將中美關係降至新低,根據白宮發言人的這一表態,不排除美國會重開中國使領館的可能。

拜登上台後重用尊重科學的福奇,未來中美在疫情問題上有可能展開進一步合作。(Reuters)

對此,雖然崔天凱先後於去年12月和今年1月表示「先做的人是不是應該採取糾正的行動?」甚有火藥味,不過也說明美國若有意重開使領館,中方亦會允許美方重新開設駐華領館,配備駐華人員。

1月28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在相關活動上稱,只要中美下決心合作,一切皆有可能。楊潔篪將在2月1日20時就中美關係的現狀和前景發表視頻講話,可能會就中美關係進一步釋放中方意圖,楊潔篪能夠參加美中關係委員會(NCUSCR)主辦的這一活動,本身就具有積極意義,代表中國正向美方傳遞立場和善意。

審慎樂觀

可以看到,拜登上台後中美關係正如預想般逐步尋找彌合。而拜登保留對華強硬的姿態,也說明他在政治上的成熟度,非常清楚在美國國內的政治氛圍下,任何大規模調整都有需循序漸進,尋找契機。

時下中美關係審慎釋放善意的情況,是雙方都非常謹慎的體現。既有強硬的表態,也伸出合作的橄欖枝,互相試探前行。美國各盟國皆在等待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拜登政府的對華構想也需看盟友的配合程度,更要看中國的接受程度。

自奧巴馬政府首次提出以來,「中國是美國最重要戰略競爭對手」這一判斷已經在美國獲得普遍支持。特朗普政府則是推動這一判斷成為共識的總統,同時也是對如此重要的雙邊關係採取非理性決策的總統。如今,拜登是中美關係定位發生根本變化後,第一個慎重處理中美關係的總統。

楊潔篪等中國外交事務官員近來接連對中美關係發聲。(AP)

所以,現在可說是兩個理智的政府處理最重要雙邊關係的新起點。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中美都會處於重新磨合對接的階段。目前中美的種種舉動皆有試探觀望之意。對中國而言,拜登需要糾正一些特朗普政府所採取的偏激措施,而就目前的演變初步觀之,各界大抵可對中美關係的修復抱以審慎樂觀的態度。

長遠而言,未來拜登的對華政策取決於美國的經濟復甦進程、美國兩黨政治、以及美國同盟友的關係修復和政策協調進程。但是中國並不確定的是,拜登究竟能否應對美國國內的政治分歧和黨派角力,從而獲得修復兩國關係、奠定兩國戰略共識的基礎。

是以,中方除了全力推動經濟復甦、產業升級、科技突破、社會治理、黨建等內部事務之餘,對外則在審慎把握對美政策,並同時管控與印度、日本等國之關係,對澳洲、英國、加拿大等美國核心盟國施壓,全力推動與東盟、歐洲、非洲等國之關係。這也說明中國做好了與美國長期對抗的最壞準備。

不過,在中美長期對峙的過程中,美國領導人的理性會是避免中美關係陷入萬劫不復的關鍵因素。在這一點上,拜登能夠扭轉特朗普政府的非理性狀態,對兩國而言就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