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因疫苗接種過慢被恥笑 法國是如何迅速改善的?

撰文:藺思含
出版:更新:

自去年12月27日正式開展新冠疫苗大規模接種以來,法國的疫苗接種之慢一度是全球笑柄。在計劃開始的第一周,法國只為共516位民眾接種了第一劑疫苗,差不多相當於德國工作日30分鐘的進度,與此同時,英國更是已經完成了超過一百萬人口的接種數量。

據法國《星期日報》(Journal du Dimanche)的報道,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本人也一度對疫苗計劃推廣之慢大發雷霆,形容接種速度簡直像是「家庭散步」,「既不符合當下的情況也配不上法國人」。

所幸一個月後,這種「家庭散步」式的疫苗接種計劃逐漸步入正軌。儘管截至1月26日,法國總接種數量還只有120萬(以第一劑疫苗為準),仍然低於西班牙、意大利和德國等國家,但日接種量已經超過了德國 。法國是如何在短時間內進行改善的呢?

四大政策調整

一、家庭醫生為輔,疫苗接種中心成為接種「主力」。法國政府在早期試圖通過家庭醫生直接為民眾提供諮詢和疫苗接種服務,避免政府參與其中,但這也造成了效率低下的問題。政府於是開始在全國上下的大城市設立大規模疫苗接種中心,而不再過於依賴家庭醫生這一渠道。法衛生部長韋朗(Olivier Veran)甚至承諾將在一月底前建立養老院舍以外的500至600個中心。

二、擴大接種範圍。接種開始後的第一周,疫苗接種還僅限於感染病毒的高危人群之一——養老院的老年人,但政府隨後開始允許50歲以上的醫護人員等更多高風險人群優先接種。

圖為9月27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黎巴嫩召開記者會。 (AP)

三、簡化接種流程。鑑於養老院許多有認知障礙的人士可能面臨違背自身意願接種的情況,政府設計了至少5天的「諮詢期」,要求接種者在接種的五天前參觀接種設施,並最終簽署一份長達45頁的同意書。負責的醫護人員需要將該信息錄入一個全新的、接種開始之後才成功運轉的網絡平台。但政府後來開始簡化這一流程,並縮短超常班的同意書,加快接種速度。

四、等到繁瑣的流程結束,民眾終於可以接種時,現場還需有一位護士在醫生的在場監管下進行注射,為了減少人力浪費,政府後來開始允許一位醫生同時監管多位護士。

當局為何小心翼翼?

為何法國政府不在一開始就採取這些高效的措施呢?面對外界的批評和質疑,衛生部長韋朗辯稱,在接種前預先進行諮詢的流程對法國而言是一種「信心的證明」,確保民眾「在知情的條件下同意(接種)」。事實上,政府的這一層考慮並不是空穴來風。

去年年末的多項民調顯示,法國民眾在「疫苗猶豫」的程度上在各國間名列前茅,跨國民調機構YouGov數據顯示,將近一半(48%)的民眾稱即使有疫苗提供給他們,也不會選擇接種。

來自格勒諾布林政治學院的副教授、研究公眾對疫苗態度的Antoine Bristielle認為,法國人對疫苗的猶豫主要是「對政治機構和科學家的信心」不足造成的。2009年H1N1流感期間,法國政府的抗疫普遍被視為一次失敗的行動,來自法國公共衛生學院(EHESP)的社會學者Jocelyn Raude表示:「政府對反疫苗運動非常害怕」,而此前失敗的經驗「也給政府留下了創傷。」

+1

在這種情形之下,法國政府選擇了一條重保險、謹慎的政策路線。可結果卻並不如預想般好,法國東北部Grand-Est地區的政府領導人Jean Rottner甚至稱「這是一場國家醜聞。接種疫苗居然變得比買一輛車更加艱難。」

考慮到法國民眾對疫苗的疑慮和對政府的不信任,這些措施儘管可以理解,卻不禁讓人懷疑政府是否過度畏縮,結果適得其反。其教訓似乎證實了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行為科學家Katy Milkman此前提出的觀點:要說服民眾接受疫苗、打消對於疫苗副作用的疑慮,決策者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在那些強硬的反疫苗者身上,讓更多願意接種的人去接種、從而提供來自周圍人的「社會證明」(social proof)需要被納入政策考量當中。

由於低信任率的民情、加上疫苗計劃失敗的前車之鑑,法國政府變得過度小心謹慎。但事實上,一旦愈來愈多民眾獲得接種,疫苗的安全和有效得到證明,民眾的疑慮便不攻自破。對於許多其他存在疫苗疑慮情況的國家而言,法國的經驗或許有值得借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