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打馬克龍 北約秘書長的逆耳忠言

撰文:葉侃
出版:更新:

「我本人非常支持歐盟在防務安全領域所做的諸般努力,但以上這些都無法掩蓋歐盟無法自主防衛歐洲的現實」——近日,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Jen Stoltenburg)在接受法新社專訪時「毫不留情」地揭了歐洲自主防務體系建設的最大痛點。

為了加強上述論斷的說服力,斯托爾滕貝格不忘加上「頗具震撼力」的論據,「90%的歐盟公民都生活在北約成員國境內,相比之下,僅有20%的防務支出來自北約的歐洲盟國」。

聯繫到2月中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有關歐洲自主防務安全體系的高調言論,加之法新社適時發出的訪談邀約,斯托爾滕貝格此番談話的針對性已經一目瞭然了。

雖然作為美國直接利益的代表的,斯托爾滕貝格的放言直諫有相當程度的敲打馬克龍,同時抬升北約身價的意圖,但斯托爾滕貝格所說歐盟無法自主防衛歐洲也是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不得不正視的現實。

+5

其背後所反映出的歐盟在自主防務安全體系建設,尤其是作為其中核心支柱的歐洲防務聯盟2025願景計劃上步履蹣跚的現狀不容忽視。

這一在英國脱歐公投之後悄然出爐的計劃,飽含法德(尤其是巴黎方面)軸心的地緣宏願。該計劃旨在從國防工業和武裝力量整合兩方面入手,於歐盟成員國之間構建一個與北約平齊的自主防務安全體系。

然而這套雄心勃勃的計劃在推出伊始就面臨着極為嚴峻的挑戰:在計劃正式啟動前後(2017年),歐盟成員國的總體年均防務支出大致在2,000億歐元左右,約為北約霸主美國的四成,但如此規模的支出所促成的軍隊綜合戰鬥力卻僅僅達到美軍的一成。

造成成本與收益如此失衡的主要原因在於歐盟成員國在軍備供應鏈上的冗餘低效,比如歐盟成員國內部的武器系統複雜程度是美軍的六倍左右。

根據最新統計,目前美軍有大約30種主戰武器系統,而歐盟成員國竟然達到了誇張的178種:以主戰坦克為例,美軍只需倚靠M1A1一款即可,但歐洲盟國需要負擔的種類竟達到了17種之多。

+4

如果說主戰武器系統的繁雜迫使歐盟付出了額外的防務支出的話,在軍購領域的「本國保護主義」則讓上述願景計劃中有關國防工業整合的目標舉步維艱。

受歐洲一體化程度所限,絕大多數的成員國政府都無法按照性價比最優的原則在歐盟層面選擇軍購競品,而是在多數時候與國內政經壓力妥協,選擇就地採購模式解決。

以空中巴士(Airbus)為例,這一兼具軍民航空市場頂級競爭力的產業巨頭,在民用航空市場上一路所向披靡,但在軍用航空市場上卻受制於「本國保護主義」大旗而無法在歐盟軍火市場上充分施展拳腳。

於是乎,一套頗為詭異的圖景就出現了,部分歐洲軍火巨頭在歐盟以外的國際軍火市場——尤其是中東與南亞——成績斐然,但在自己的大本營歐盟的表現卻乏善可陳。

比如法國軍火巨頭達索航空直到去年才藉着希土地中海爭端的東風在歐盟軍火市場中部分打開了局面。

斯托爾滕貝格的「訓誡談話」固然不乏代表了美國力阻馬克龍當局在歐洲防務安全問題上過於「自我放飛」的企圖,但歐洲自主防務安全體系建設短板如果無法克服,脱離北約就猶如天方夜譚,並非靠馬克龍們的頻繁高調言論就可以實現,未來何去何從需要進一步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