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強權之夢? 歐洲防務自主的難言之痛

撰文:葉侃
出版:更新:

自拜登(Joe Biden)當局履新以來,華府新執政班底們使出渾身解數去修復被前任特朗普(Donald Trump)當局嚴重損害的跨大西洋夥伴關係:雙方不僅在波音-空中巴士財政補貼爭端及其相關的貿易戰方面達成和解,而且在雙方期許有時,卻因種種原因一再擱置的高新技術產業,尤其是半導體產業及數字技術產業聯盟議程上也有積極進展的迹象。

但大西洋兩岸之間表面和緩的局面並未解決美歐雙方在地緣戰略——特別是防務安全戰略層面的根本分歧,上月中舉行的首屆線上慕尼黑安全會議中,法德軸心欲繼續打造歐洲自主防務安全體系的意願仍然一如既往地強烈,繼續向未來世界第三強權的夢想邁進。

然而,法德的勃勃雄心之下卻面臨着相當嚴峻的現實挑戰。作為上述宏願核心的歐洲防務聯盟2025願景計劃一方面受制於歐盟國防工業整合的慘淡現狀,另一方面受制於歐盟內部在地緣利益訴求上的重大分歧。

+4

就國防工業整合來說,目前為止,歐盟成員國僅在軍用空間技術以及軍用電子技術領域實現了較高程度的產業整合——在這一細分領域實現了英國宇航集團(BAE)、空中巴士(Airbus)與法國泰雷茲(Thales)集團三足鼎立的局面。

同時,在其他多數領域依然呈現出一片群雄逐鹿的場景,產能過剩問題仍然普遍存在。以水面艦艇建造為例,目前歐盟範圍內有20家企業在從事類似業務,而大洋彼岸的美國只有通用動力(General Dynamics)與諾斯羅普格魯曼(Northrop Grumman)兩家巨頭。

在國防工業的整合困境之外,歐盟成員國之間在地緣利益上的分歧也成為阻礙防務聯盟的願景實現的重要絆腳石。

與法德軸心存在重大地緣訴求矛盾的中東歐國家——尤其是波蘭與波羅的海三國自不必說,法國的「歐陸軍事霸權訴求」與德國的「歐陸經濟主導權圖謀」都讓後者如芒在背。

而馬克龍當局與莫斯科方面在歐盟安全事務上的暗中媾和更加坐實了後者對「巴黎霸權」的戰略猜疑,以至於波蘭的重量級智庫華沙企業研究所在巴黎方面提出防務聯盟計劃的當口,就直接將這一舉動斥為對波蘭的「系統性謀殺」。

因此,絕大多數中東歐國家目前仍然將在防務安全事務上全面追隨華府作為本國無可置疑的國策所在。

+6

與高調質疑法德軸心的中東歐國家相比,北歐四國看似與法德和氣生財,實際上內心深處的「自主安全」小算盤一刻也未停止過。不同於法德軸心對北約機制的貌合神離或者中東歐國家對北約體制的全面擁抱,北歐四國對北約採取了某種為我所用的功利主義策略。

比如丹麥官方與美軍情報部門之間長期保持着低調的合作關係,雙方在對俄及反恐領域進行了全面深入的情報共享。但當美軍情報部門「越界」通過上述合作關係對整個歐盟實施間諜活動時,丹麥政府毫不猶豫地出面斬斷黑手——去年11月發生在丹麥的美國間諜醜聞即是明證。

在北約機制之外,北歐四國並未對法德軸心倡導的防務聯盟願景給予實質回應,而更傾向於通過北歐理事會(Nordic Council)進行北歐範圍內的防務安全合作。

在國防工業整合步履維艱以及歐盟內部地緣利益矛盾難以調和的雙重制約下,法德軸心的歐洲防務自主宏願之前景仍然將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晦暗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