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華心態矛盾 氣候特使克里如何訪華破局?

撰文:謝淳
出版:更新:

備受關注的美國氣候特使訪華日期最終敲定。美國國務院4月13日宣布氣候問題特使克里(John Kerry)將於4月14日至17日訪問上海和首爾,出訪期間,克里將重點討論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中國方面亦由生態環境部於4月14日確認邀請克里於14日至17日訪華,並將由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接待,二人將就中美氣候變化合作、《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大會等議題展開對談。

這將是拜登政府首位高級官員訪問中國。在拜登政府邀請40餘國參與的氣候峯會即將於4月22日召開之際,克里此次訪華會給中美愈發縮窄的利益重疊區帶來何種變化?而對重定中美大局又將扮演怎樣的角色?

克里的任務:説服中國參加氣候大會

2月4日,拜登曾強調中國是美國「最嚴峻的競爭對手」,而後又稱中國是「系統性競爭對手」,但同時表示美國將在符合自身利益的情況下與中國合作。克里曾於奧巴馬政府擔任國務卿,深諳中美關係,且和拜登有過多年配合,此次訪華之行與其説是氣候會晤,不如説是以氣候為切入點,談中美關係,也呼應了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首場外交政策演講中強調「中美既是競爭對手也是合作伙伴」「中美可以合作的時候合作」的基本論調。

美國氣候問題特使克里將於4月14日至17日應邀訪問中國上海,克里此行的重要任務是説服中國參加美國總統拜登的氣候峯會。圖為2021年3月10日,克里到訪巴黎出席記者會。(Reuters)

近日,克里先後訪問歐盟、印度和中東,就氣候議題展開對話。一方面在兑現拜登在大選時就曾多次強調解決氣候問題承諾,另一方面也表明面對全球共同議題,美國不可能獨善其身,合作變得必要且重要。而在中美本就不多的利益重疊區,氣候議題將是一個重要突破口。

事實上,中國既是最大的碳排放國,也是最積極減排的國家,有着相當可觀的環境改善成績和經驗,若無中國的參與,拜登所組織的這場氣候大會便很難帶來實質意義。説服習近平參與4月22日的大會,也就是克里此次訪華的一大政治任務。

克里上任後曾赴歐訪問,積極推進拜登的氣候議程:

不得不自相矛盾的美國

即便如此,克里卻依然受到美國國內的「政治正確」氛圍掣肘。他表示,與中國就全球變暖合作的立場,不代表華府將忽視其他考量,也並不意味用氣候問題來交換其他問題。在出發前一天與《華爾街日報》的專訪中,克里還強調,美方希望建立某種問責制,迫使中國對減少温室氣體排放的承諾負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宣布,到2060年,中國將實現二氧化碳淨零排放。克里稱,如果期限過長,以上淨零承諾就不會有效。

在拜登上台的近三個月時間裏,美國不再發起類似特朗普政府時期的關稅貿易戰等混亂政策,白宮方面在強調與中國競爭的同時,也一再強調要與中國「在該合作的領域合作」,但中美緊張的關係也僅僅是沒有繼續升級,持續因拜登政府的「盟友外交」、「價值觀外交」而維持在低谷狀態。

從整體方針來看,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正在準備的「2021年戰略競爭法案」將有重要昭示性意義,該報告原本應於4月14日提交到參議院待議,後來卻又拖延至4月21日。其實這也説明了美國在面對中國時,「遲遲無法找到合適方案」的現實心態——一邊談競爭、遏制,一邊又不得不提合作,美國在面對一個逐步趕超自己、卻又不得不與之合作的中國時,盡顯矛盾的心態。

當然,這與美國國內嘈雜的政治聲音也不無關係。對於拜登的對華政策,反對者批評他對華懲罰太輕過於軟弱,《國會山報》曾發表文章評論稱,在拜登政府領導下,一個「夢遊的美國」正陷入混亂。同時,美國始終放不下「中國」這個心結,拜登煞費苦心推出的2.3萬億基建計劃也未嘗不是為了贏得與中國的全球競爭。

拜登邀請習近平出席氣候峯會,目前尚無回音,此前曾帶美麗的孫女訪華:

+3

兩國已然步入新常態

儘管白宮發言人普薩基(Jen Psaki)強調,美國未來會在各個層面上與中國接觸,美國對華尋求的是競爭而不是衝突。然要想實現「競爭性共存」,緩和此前的一系列外交爭端,克里訪華任重而道遠,卻又很難預估會帶來怎樣的正面結果。

不過,這本來就已經是兩國關係的新常態——衝突只會越來越多,但又需要一再在衝突之間尋找緩和及合作的契機。兩國政府如何在衝突逐步加大、中美競爭遠大於合作、中美關係本質上「好也好不到哪裏去」的大背景下,善用有限合作,突出兩國「壞也壞不到哪裏去」,是對雙方最大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