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的「普京牌」

撰文:紀瀾
出版:更新:

烏克蘭局勢近日來已經降温。俄軍演習部隊4月23日開始撤回基地,俄羅斯防長紹伊古下令參加演習的數萬名官兵撤離,5月1日以前返回基地。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已經先後喊話會面。

這一輪的較量似乎告一段落。但對於俄羅斯來説,面對歐洲和美國的施壓並不會真正結束,尤其是在拜登(Joe Biden)正在將俄羅斯視為凝聚西方盟友的一張牌的情況之下。

在過去近百日的時間裏,拜登嘗試打俄羅斯牌來「檢驗」盟友的態度,並且已經初步獲得成果。

俄羅斯撤軍現場非常壯觀,點擊大圖瀏覽:

+11

拜登4月15日簽署行政令,對俄羅斯實施新一輪制裁,並宣佈驅逐10名俄駐美外交人員後,波蘭、捷克先後跟進。

在烏克蘭局勢上,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曾向俄羅斯發出警告,稱如果俄羅斯表現出不可接受的行為,法國將對俄羅斯實施制裁。有消息還曾透露,英國皇家海軍的一艘驅逐艦和一艘反潛護衞艦將於5月進入黑海,以示對烏克蘭的聲援。

還有俄羅斯反對派人士納瓦利尼(Alexei Navalny,又譯納瓦爾尼)被捕事件。據納瓦利尼的支持者稱,他目前「命懸一線」。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向俄羅斯喊話,如果納瓦利尼去世,俄羅斯將承擔後果。歐盟外長在4月19日的布魯塞爾會議上,討論了納瓦利尼的情況。

納瓦利尼多次引發俄羅斯國內民眾的示威活動,點擊大圖瀏覽:

+3

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Dmitry Medvedev)4月23日發文悲觀稱,俄美關係實質上已重回冷戰時代。這是伴隨拜登上台而發生的。經歷特朗普四年,美國與盟友的關係倒退,美國的「大哥」形象遭到損害。拜登希望重振與盟友的關係,重振美國在全球的領導力。

如何重塑美國在全球的影響力?應對全球治理問題,如抗疫、氣候變化等是策略,在全球製造一個「共同的敵人」也是選擇。而俄羅斯就恰恰是美歐「共同的敵人」。

俄羅斯與美歐之間的拉鋸已經是常態。拜登的傳統建制派民主黨身份,使其在意識形態和大國的對抗上更為激烈,「反俄」在美國國內更是政治正確。歐洲與俄羅斯之間因為歷史、宗教等矛盾難以調和。烏東局勢、納瓦利尼等引發美歐俄聯動的具體事務,也為美國和盟友當下找到共同立場提供了機會。

拜登與普京曾多次打交道。圖為2011年3月10日,時任美國副總統的拜登與普京會晤。(AP)

當然,同時與美歐交惡的國家不止俄羅斯一個,俄羅斯的「特殊」在於它是大國。美國維持在全球的絕對地位不僅在於小國的認可,更包括大國與大國的博弈。小國對大國的「服從」是實力差距必然導致的結果,大國之間的較量才更能凸顯大國的力量,這是為何美國對中國、俄羅斯不斷圍追堵截的原因。

但俄羅斯與中國又有所不同,中國的經濟地位以及與美歐的經貿關係等,使得美歐在中國議題上通常不同步。軍事強大的俄羅斯的短板在於經濟力量薄弱,這也使得美歐在對壘俄羅斯時更容易找到可以合作點。

拜登正在調整美國的外交方向,鋪墊與盟友的關係是重點。因此,他會從最容易入手也最容易產生效果的方向出發,而俄羅斯就是美歐最能找到「共同語言」的抓手。未來一段時間,俄羅斯的戰略壓力將陡增,而這越能體現美國與盟友的「團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