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人權會議|法國表現緣何與英美德大相徑庭?

撰文:葉侃
出版:更新:

5月13日,在英美德三國的高調牽頭之下,聯合國新疆人權網絡會議如期舉行,包括大赦國際在內的七家國際人權團體與至少19國駐聯合國代表列席會議。

耐人尋味的是,此前在「人權外交」上身先士卒的法國在本次「盛會」上表現得異常低調。相比之下,一貫在「普世價值」問題上頗為低調,而務實地專注於經貿等技術性議題的德國卻在此番會議中出盡風頭。

作為與英美聯手發起批鬥大會的「三大金剛」之一,德國駐聯合國首席代表休斯根(Christoph Heusgen)措辭嚴厲地指責中國在新疆大建「集中營」的做法是嚴重違背聯合國人權宣言之舉,並質問北京方面稱「如果不是作賊心虛,為何至今不允許聯合國人權高級專員進入?」。

+4

與德國的「高調亢奮」相比,法國在此次會議中卻顯得頗為低調。法國常駐聯合國代表裏維埃里(Nicolas de Rivière)只是對中國的治疆政策表示遺憾,並希望北京方面能夠儘早批准聯合國人權高級專員進入新疆實地考察。

此番「新疆盛會」法德角色互換的背後反映的是兩國當前所面臨的、迥然有別的內部政治環境。就德國來説,自默克爾換屆進程啓動以來,首席大黨基民盟(CDU)就持續遭到「綠色風暴」的衝擊,被綠黨在民望取代了其向來第一大黨的地位。

默克爾(Angela Merkel)接班人拉雪特(Armin Laschet)的相對弱勢,使得基民盟的支持率持續下滑——尤其是在4月20日,基民盟正式推出拉雪特為總理候選人之後,基民盟的民調支持率更是一路下挫直至被綠黨反超。

根據5月初出爐的最新民調數據,基民盟已落後綠黨7個百分點(28%-21%),首屆綠黨內閣大有呼之欲出之勢。

在這種情形下,臨近換屆的默克爾當局不得不對綠黨的政策主張進行大幅妥協:在「人權外交」上高調發聲正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果説默克爾當局面臨國內的「綠色左翼風暴」而被迫在「新疆人權外交」上高調出擊的話,面臨「極右反彈」重大風險的馬克龍(Emmanuel Macron)當局,則不得不在「人權外交」上轉為低調。

自4月以來,馬克龍當局接連兩度遭「愛國軍人」逼宮,起因皆與該國面臨的,日益嚴峻的伊斯蘭極端主義威脅有關。更為棘手的是,馬克龍的頭號政治勁敵,極右翼國民陣線領導人馬林勒龐(Marine Le Pen)也趁勢加入了上述逼宮大合唱之中。

這樣的情形,一方面使得選舉壓力大增的馬克龍當局無暇「外顧」,另一方面使得其在履行既定的「外交」職責時,對新疆人權這種與法國國內安全威脅的敏感點在觀感上高度重合的議題時顧慮重重。

可以預見的是,隨着法德兩國換屆大選的日益臨近以及兩國各自所面臨的,性質截然不同的內部挑戰,兩國在處理政治敏感的對華關係議題(比如新疆問題)上的角色互換狀況將成為今後相當一段時期的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