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塔尼亞胡被趕下台 對中美都是利好消息

撰文:黃治金
出版:更新:

凡是長期通過極端、分裂、強硬手段鞏固權力、並且給地區和平與穩定帶來危害的領導人,都應該儘早下台。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就是這樣的人。如果從中東和平進程的角度來看,內塔尼亞胡對手同意聯合執政,或許能夠給以色列政壇、以巴和談以及中東局勢帶來一些新的積極變化。

6月2日,以色列中間派政黨擁有未來黨(Yesh Atid)領導人拉皮德(Yair Lapid)、右翼政黨統一右翼聯盟(Yamina)領導人貝內特(Naftali Bennett)和以色列的阿拉伯政黨Ra'am領袖阿巴斯(Mansour Abbas)等其他五個政黨達成合作協議。根據協議,貝內特先擔任總理、拉皮德擔任外長,約兩年後互換職位。

這意味着內塔尼亞胡12年總理生涯料將終結。經過以色列總統確認以及下周議會正式投票之後,內塔尼亞胡的權位將被移交給一個由右翼、左翼、中間派以及阿拉伯政黨人士組成的一個大政府。內塔尼亞胡早前已指控對手組建執政聯盟是「本世紀的最大騙局」,認定針對自己的指控和調查是「政治迫害」和「未遂政變」。這番説詞,和美國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權力日落西山時的言行一模一樣。

以色列自詡為猶太國家和民主國家,但數十年來頻繁佔領巴勒斯坦領土,實際上已經淪為殖民主義國家。尤其在內塔尼亞胡的領導下,民族主義和極端主義橫行,甚至出現了猶太教主導政治的態勢。包括最近內塔尼亞胡軍事打擊加沙地帶,某種程度上也是為了打亂拉皮德拉攏以色列阿拉伯政黨的努力。

在美國民主黨政府的施壓下,內塔尼亞胡曾勉強承認支持兩國方案,但在實際言行中則否定兩國方案,包括不斷推進約旦河西岸地區猶太人定居點建設,以及封鎖哈馬斯控制的加沙地帶。他還以反恐為名,威脅襲擊伊朗「核設施」,並且堅決反對美國通過外交對話解決伊朗核問題,甚至聯合美國國內猶太裔勢力和右翼共和黨人影響美國中東政策。

巴勒斯坦方面稍有反抗,以色列便予以強硬還擊,巴勒斯坦平民的傷亡更是被以色列精英社會所漠視。這都無形中損害了以色列這個國家的民主與法治形象。

內塔尼亞胡的離開或許能夠讓以色列開始重視團結,摒除個人崇拜和宗教狂熱。更何況,他被指控犯有受賄、欺詐和違反信託三項罪名,是以色列歷史上首位在位期間受到刑事指控的總理。他的離開或許能夠挽救以色列的政治顏面以及民主體制。

2021年5月25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抵達以色列耶路撒冷,並同內塔尼亞胡舉行會晤。(AP)

儘管這個新的聯合政府意識形態多樣,政治上少有共識,但都希望結束內塔尼亞胡執政。另外,2019年以來,以色列四次選舉,已經嚴重撕裂社會,大大降低了政府的執政效力,影響到國內民生和基建方面的預算的通過。

當然,「新總理」貝內特也是極端民族主義者,強硬程度相比內塔尼亞胡,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完全反對巴勒斯坦建國,支持以色列佔領約旦河西岸大部分地區。國際社會對貝內特的瞭解也比較少。

但是,從聯合反對派趕內塔尼亞胡下台來看,貝內特這樣一位極端主義者也有投機和務實的一面。一旦上台執政,他領導的政府包含右翼猶太復國主義政黨、左翼世俗進步黨和阿拉伯政黨的聯盟,預計會在推進定居點建設方面,考慮左右各方利益,會有一些緩衝。接替出任總理的拉皮德支持兩國方案。

而且,這樣一個多樣化意識形態的執政聯盟,會更多地把重心放在國內。尤其在國內民生問題上,各方還是可以開展合作,甚至可以更多地考慮各方利益,尤其是以色列阿拉伯民眾的利益。這和內塔尼亞胡主政大有區別。

所以,以色列執政模式的顛覆性改變,有不確定性的一面,也有積極的一面。尤其對於關注以巴和平進程的中美而言,此次以色列政治洗牌也為大國重啓以巴和平進程創造了條件。尤其對於至今不願觸碰以巴問題的拜登政府而言,這種改變或許也是美國重新就以巴問題發力的一個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