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楊潔篪駁斥白宮「火星言論」看中美太空博弈現狀

撰文:黃治金
出版:更新:

就在中國6月17日發射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之際,有關中美太空競爭的話題再次受到關注。對於要和中國開展全面競爭的拜登(Joe Biden)政府而言,在高調推行所謂的價值觀及盟友外交路線時,也免不了強調和盟友在太空領域的合作,以此開展和中國的競爭。從目前來看,在美國國會的助推下,美國政府基本上採取不合作、甚至封鎖的姿態。而中國在太空領域一直對國際合作持開放態度。

拜登執政以來,雙方在各領域的新一階段較量就已經展開。今年3月,拜登政府便宣布支持此前的兩項標誌性項目,其中一項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 (NASA)讓宇航員重返月球表面的 「阿爾忒彌斯」(Artemis)計劃,另一項是組建太空部隊 (Space Force)。2月28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毅力號」火星探測器實現登陸火星,之後又於4月實現了在火星上就地取材製氧。

在3月18日阿拉斯加高層對話中,白宮國安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還就此刻意提到了太空話題。沙利文當時説,幾周前美國的另一個探測器在火星着陸,這次探測不僅僅是一個「美國工程」,因為它集結了來自歐洲和其他國家的技術,未來美國還要和歐洲繼續合作探測火星,比如取樣返回之類的合作。他強調,這種工作只有一個國家保持不斷創新、並和其他緊密合作才可以完成。

2021年6月,中國太空探索項目有序推進:

+1

顯然,沙利文這樣説完全是為了炫耀美國的開放和合作,為了凸顯美歐合作、強調盟邦和合作夥伴合作解決問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對此,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在隨後的發言中進行了反駁。

楊潔篪順勢提到,與中國打交道,就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進行。歷史會證明,對中國採取卡脖子的辦法,最後受損的是自己。隨後便回應了沙利文有關探測火星的話題。楊潔篪説:「你們願意和歐洲人到別的星球上去,如果你們願意跟中國合作,我們歡迎啊」。

這就是中國的態度。在太空領域,真正採取遏制或封鎖態度的國家反而是美國。

2011年,奧巴馬執政時期,美國國會曾以間諜風險為由通過法案,限制NASA和中國國家航天局及相關企業的一切合作。雖然當時的奧巴馬政府強調這並不代表美國外交立場,但它的出現基本上切斷了兩國航天局之間的合作。今年6月8日美國參議院通過的《創新與競爭法案》就包含一個《NASA授權法案》(NASA authorization act),着眼於增加科研與技術方面的投資,加大和中國的競爭,同時以所謂的知識產權保護為由限制NASA和中國的合作。

2021年上半年,美國火星探測計劃取得歷史性成果:

+2

就連美國NASA新任局長尼爾森(Bill Nelson)在參議院2022財年預算提案會議上也以中國登月和火星工程為由頭,展示中國在航天領域的對美挑戰,以此希望國會對NASA批准更多預算。據瞭解,NASA在2022年的預算要求為274億美元,比2021年增加15億美元。

增加部分主要用於資助美國讓宇航員重返月球表面的「阿爾忒彌斯」 登月計劃。而在這一方面,美國保持和盟友的合作。5月27日,韓國科學技術信息通信部與NASA簽署《阿爾忒彌斯協定》(Artemis Accords),成為該協定的第10個成員國。韓國今後可以參與「阿爾忒彌斯」計劃及其後續計劃,並活躍於各領域的太空探測項目。

所以,在太空領域,美國也堅持盟邦優先的路線。從目前來看,中美在登月和探測火星方面並沒有和美國開展實質的合作的意向。在中美全面博弈的大背景下,如何應對中國在太空領域及相關科技領域的競爭,將是國內關注的焦點。任何形式的合作,尤其是資金的往來,都將受到嚴格限制。

中國目前的主要合作對象就是俄羅斯。今年,5月25日,楊潔篪曾和俄羅斯安全會議秘書尼古拉·帕特魯舍夫主持中俄第16輪戰略安全磋商,討論了太空合作及核威懾等領域的事宜,最後簽署了中國國家航天局與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聯手建造國際月球科研站的諒解備忘錄。這為未來中俄可能合作建設月球基地提供基礎。

而此次中國發射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也適逢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和拜登舉行會晤。拜登想要談及的其中一個話題就是中國。無論拜登採取何種對俄策略,中俄在太空領域的合作勢頭是不可逆轉的。這也預示着太空領域的競賽將是下一階段大國政治博弈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