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百年華誕的另一面 美國挑撥黨民關係難如願

撰文:茅岳霖
出版:更新:

7月1日在北京舉行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正在迅速變成各國熱議的焦點。在學者、觀察家們逐字逐句地分析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講話時,任何第一時間留意視頻直播,把目光聚焦到現場的觀眾也會注意到一個頗為震撼的現象,即無論是北京現場,還是當天的中文社交媒體,中國民眾大都展示了對中共百年的由衷慶祝。

中國大陸民間這種對當局、執政黨的支持和認可,較之十年前無疑顯出了極大的反差。它不僅初步展示了中共的執政能力或能滿足民眾需求,也顯示了美國從奧巴馬(Barack Obama)時期發韌、在特朗普(Donald Trump)時期登峯造極的對中國黨民關係的挑撥似乎意義有限。

對美國而言,從尼克遜(Richard Nixon)訪華後確立的「遏制與接觸」在2010年後逐漸系統化。以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在2010年3月向參眾兩院提交《國家戰略傳播構架》報告為標誌,華盛頓開始初步以攻擊對手的意識形態或政策,進而説服特定受眾等方式採取行動。

中共建黨百年大慶的現場所展現的熱度之高,僅僅在直播中很難直觀展現。但台下打斷習近平演講的山呼海嘯,已經可以説明一點問題。(中國央視截圖)

不過,美國在奧巴馬任期時的主要手段仍聚焦於使中國受眾認可中國與美國之間的相互利益,相信美國在全球事務中發揮着建設性作用。美國還先後提出過「G2」、「利益攸關方」等中美關係構想,仍視中共治下的中國為一有機整體。

到特朗普時期,這種畫風就陡然一變。特朗普的對華態度一部分順延自奧巴馬末期。奧巴馬「超過10億中國人過上(西方生活)是我們所有人的災難」的調門——雖然奧巴馬的說法是指中國應着力減少環境破壞,不要只依賴已發展國家減排——在特朗普時期演變成了對華貿易戰。但特朗普陣營的右翼極端屬性還是使之呈現了超越以往的另一面。

美國系統性地挑撥中共與中國民眾關係始於特朗普時期:

在特朗普陣營中,白宮前首席策略師班農(Steve Bannon)、前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前中國問題顧問余茂春等人曾先後在2019年10月到2020年7月間發表觀點,提及要把中國人民和中國共產黨以及中國政府分開。以蓬佩奧2019年10月30日於哈德森研究所的講話為標誌,北京正式確認華盛頓「挑撥中國共產黨與中國人民的關係」。

在這套話術中,美方將「中共」與「中國人民」進行拆分,一面不吝誇讚中國人民聰明、有能力,一面強調「美中衝突只是美國與中共的衝突」云云。以特朗普當局最終在2020年12月限制中共黨員及其家屬入境美國為標誌,這一影響到2.7億人進出美國的行為意味着華盛頓在名義上實現了對中共黨員和普通中國的拆分。

不過,在外界看來,華盛頓這種嘗試「精準打擊」中共的手段在當下意義是有限的。隨着新冠疫情失控打亂了特朗普的連任部署,讓華盛頓在2020年對中國發動無原則、無底線、無道德的輿論宣傳戰。這種局面反而讓外界尤其是中國人發現疫情下的美國經濟幾乎停擺,龐大的救市資金、暴增的失業人羣已讓美國政府不堪重負。數千萬的患者和數十萬的死者讓此前迷信美國無所不能的中國人改變了想法。

有學者認為,不同於西方選舉政治,中共政權的合法性是在滿足民眾需求的前提下不斷確立的。中共過去幾十年自我更新,通過反饋自我調整,滿足了中國民眾從生活質量、醫療、治安之類的各種需求。在這種不斷調整的過程中,中共通過內外刺激作出反應,並制定新的策略,考慮到中國在中共領導下應對新冠疫情基本得力,這一現狀也成了中共確保與人民緊密關係的底氣。

隨着特朗普回歸美國政治舞台,他的很多言論也再次成為外界必須關注的現象。(美聯社)

説到底,在陷於冷戰的中美之間,北京與華盛頓最大的鬥爭主題似乎又已經回歸到制度的較量上,即怎麼樣的政治制度能夠領導人類,誰能過的更好。這是一個既龐大又現實的問題,而中美兩國的現實實踐永遠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現實終究不會以宣傳機器的巧舌如簧而發生轉移。新冠疫情下的現狀讓中國人對自己的國家、政權以及意識形態有了更多的信心。但考慮到特朗普陣營已經在2021年6月後呈現捲土重來之勢,可以想象,這種曾經頗有市場的挑撥黨民關係的言論也將在2024年大選前死灰復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