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阿富汗到海地 美國只忙於拯救自己

撰文:茅岳霖
出版:更新:

7月8日,在聽取了其安全團隊有關阿富汗戰局的報告後,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發表了一通演講。在塔利班節節勝利,已取得阿富汗半數以上分區,美軍則撤出了90%的兵力之際,這場為美國「失敗」辯解的講話是令華盛頓心寒的,也讓試圖改善美國形象的拜登當局遭遇了些打擊。

不需要美國拯救的國度

拜登不僅強調美軍將在8月31日前全部撤離阿富汗,還專門強調美方此舉旨在展示「美國人去阿富汗不是為了建設阿富汗」,「只有阿富汗人民才有權利和責任決定他們的未來」云云。這較之美軍2001年大舉入侵阿富汗,並在此後20年間藉此長期干預中亞事務的做法,無疑顯出了巨大的反差。看來,2021年的美國已經無力「拯救」行將敗落的喀布爾政府了,華盛頓註定要在阿富汗遭遇一場規模不亞於越南戰爭的潰敗。

7月2日後,阿富汗戰場的態勢基本已經確定:

事實上,也就在同一天,發生在加勒比小國海地的風波已經讓華盛頓的政界人士哀嘆地位不保了。在海地總統莫伊茲(Jovenel Moise)7月7日遇刺後,美方直到9日才放出話來,稱拜登政府「隨時準備」支持海地。美方的這種行動遲緩令美聯社發表了一篇言辭尖刻的評論。

美聯社指出,自1915年海地總統遇刺後,該國就是美國深度干涉、長期操縱的重點國家。美國兩次出兵海地「平叛」,有長達19年的軍事佔領和32年的委任統治記錄。到冷戰後,克林頓(Bill Clinton)當局還在1994年海地政變後出兵「平叛」,重新擁立此前被推翻的前總統阿里斯蒂德(Jean-Bertrand Aristide)。而今,拜登政府可能只會放任海地「悄悄沉入加勒比海」,華盛頓也已悄然放棄了維持了一百多年的拯救者角色。

對分析人士來說,沒有了美國的阿富汗問題似乎更容易解決了。到7月9日,在塔利班代表與阿富汗政府代表於伊朗展開會談後,塔利班方面已經先後向莫斯科與北京展示了與俄羅斯、中國交好的意願。到1日,塔利班發言人沙欣(Suhail Shaheen)還強調「塔利班已經作出承諾,不會允許任何人利用阿富汗的土地去攻擊中國等國家」,這一發言也算解決了北京對阿富汗反恐問題的最大關切。

而就海地而言,該國在總統被殺之後,其國內「有活力的社會組織」也促成了一種頗具諷刺性的平衡。此前遇刺的莫伊茲總統的政權是在海地首都太子黨9個黑幫組成的聯盟「G9家族和盟友」(G9 en fanmi e alyi)的支持下確立的。該組織脱胎於海地瓦解的國防軍和警察組織,平息了城市地區的社會動盪,還在首腦切茲里爾(Jimmy Cherizier)的領導下團結了海地全境的其他11個類似的大型組織,以「G20」名義開始在2021年6月展開「社會革命」。其效率似乎並不比貪墨了數十億美元聯合國援助的海地當局低。

很顯然,阿富汗和海地可能並不需要美國的拯救或干預,這些國家已經初步形成了自己拯救自己的機制,隨着原本擔任核心角色的美國越發或主動或被動地抽身,其角色的變化也一目瞭然。

百年天命的迷夢

美國對阿富汗的干預、以及對海地的長期關注可能都與美國以基督教為底色的政治信仰與國際觀有很大關係。它折射了美國從19世紀末至今深信不疑的「昭昭天命」(Manifest Destiny)以及「例外論」。它不僅意味着美國有着「與眾不同的獨特發展道路」,更意味着美國承擔着「拯救」其他國家的使命。

拜登在3月11日簽署1.9萬億美元的「救濟計劃」,但此舉在美國之外的觀察家眼中已成為新一輪放水的標誌。 (路透社)

按照這種邏輯,美國代表「正確」的一方,其認定的對手則屬於「錯誤」的異己。這使得美國一面以「世界自由」自居,干預、打擊任何他圈定的敵人。即使現實中不存在根本上與美國為敵的國家或集團,美國也需尋找假想敵,藉此凸顯出其與眾不同地捍衛「普世性」自由的神聖使命。並在此基礎上使其他國家變得與美國相同。

不過,到拜登政府時期仍然被華盛頓當局堅持的「美國例外論」終究不是基於事實,而是基於信仰。拜登似乎仍相信美國榜樣的道德力量。他和他的盟友認同這個國家是「山巔之城」的理念,是清教徒為世界其他地區豎立的燈塔。遺憾的是,近年來美國的民粹政治、濫用金融霸權、對他國「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干涉,乃至對新冠疫情失敗的管控,都已經嚴重損害了美國的國際形象和全球影響力,極大降低了美國人的自豪感。在2020年的一系列民調中,62%的美國公民認為,美國已不再是「山巔之城」。僅有20%的受訪者對美國當前道路感到滿意。

對深陷新冠疫情的美國普通民眾來說,6月下旬發生在邁阿密的公寓倒塌事件更已成為21世紀美國社會環境的縮影。這座2018年就被發現存在「重大結構性損壞」的大廈直到坍塌前一天才得到維修。當大廈如「9·11事件」遇襲建築一樣轟然倒塌後,當局採取的調查、挖掘、搜救又異常遲緩。到7月5日,隨着美國邁阿密當局爆破了樓房坍塌現場的殘餘建築,此案的絕大多數死者都徹底掩蓋在瓦礫之下等待挖掘。即便是曾經前往一線視察的拜登當局,對此也無計可施。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當下拜登執掌的美國似乎也要暫時放下救世主的心態,轉而要以大水漫灌的方式收割全球經濟,並藉此拯救自己。從2020年2月到2021年3月,美國政府的財政刺激措施規模就達到5萬億美元。它相當美國過去一年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總量的25%,拜登當局還有6萬億美元的預算案隨之而來。它意味着美國政府如能有效提振經濟,那麼華盛頓亦不會忌憚在收割全球的進程中「傷害」其他國家利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