菅義偉內閣參拜靖國神社 歷史翻案與反翻案的國際政治角力

撰文:林嘉禾
出版:更新:

對日本軍國主義歷史的緬懷與仇恨,最近再次於東亞各國掀起巨大爭議,除了中國大陸藝人張哲瀚因「誤闖」乃木希典神社遭到大陸輿論強烈批判、中共官方組織也對其「道德申斥」外,大批日本政要赴靖國神社參拜或者供奉玉串料也引起中、韓、俄三國的不滿,中共官媒「半月談」還以「不能,永遠」回應作家斬鞍「參觀」靖國神社之問。如何解讀日本軍國主義的歷史記憶,背後顯然有政治角力的影子。

日本內閣強力參拜靖國神社

首先,8月15日是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投降76周年,雖然日本天皇仍表示「深刻反省」,但首相菅義偉沿用前任安倍晉三第二次執政後的發言傳統,未有提及對亞洲各國的「加害責任」、「反省」等;同時,還有多位日本內閣閣員參拜供奉侵華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包含防衛大臣岸信夫、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西村康稔、文部科學大臣萩生田光一、環境大臣小泉進次郎、以及國際博覽會擔當大臣井上信治,一共五位現任閣員參拜,創下2004年以來的紀錄。菅義偉則是供奉玉串料,維持前任的做法。

除了現任閣員外,前首相安倍晉三也親自參拜,「向為國家犧牲的國民致意」。日媒「共同社」引用AI公司「SCREEN Advanced System Solutions」對1990年代以來歷屆首相終戰談話內容的分析,發現村山富市的關鍵詞是「和平」和「不戰決心」;小淵惠三和小泉純一郎分別常用「永久和平」跟「和平」;安倍晉三則對「亡靈」、「繁榮」、「未來」表述頻繁。分析指出,由此可見,強調從戰敗後的制約中解放出來的安倍執著於「面向未來」。

+5

從日本內閣對靖國神社的強力參拜、以及首相菅義偉談話沿襲安倍晉三的趨勢來看,這些政要似乎正試圖更明顯地重塑日本軍國主義的歷史記憶。

韓俄陸批評日本內閣 美台無動於衷

對於這種訴求跟行動,曾與日本軍國主義交戰或者受害的中俄韓三國都有強硬表態。

以韓國來說,其外交部發言人稱「深表遺憾」,韓國外交部亞太局局長李相烈也在8月13日召見日本駐韓大使館總括公使熊谷直樹,抗議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參拜靖國神社。此前大韓體育會才在東京奧運村宿舍樓外懸掛化用自抗日名將李舜臣金句的標語,在受到投訴後又改掛同樣抗日氛圍濃厚的「猛虎氣象圖」,引發日本右翼強烈抗議。

東京奧運期間,韓國大韓體育會不僅對韓國隊員宣傳勿吃日本福島縣等地所生產食材,並在選手村外牆掛上抗日英雄李舜臣的橫幅、而後又改掛同樣有抗日意涵的「猛虎氣象圖」,引起日本內部不少反彈,甚至有右翼支持者持旭日旗前往抗議。(Twitter@ @KOKUMINTO_JP)

中共官方除了透過外交管道跟日本抗議外,外長王毅更藉中俄外長通話之機,重批日本政要參拜靖國神社是「對人類良知的挑釁,是對國際正義的挑釁」、並強調「反對粉飾美化軍國主義的行徑,制止篡改歷史的圖謀,絕不容許為侵略歷史翻案」;俄國外長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則指出中俄雙方「應繼續加強協調,共同舉辦紀念活動,反對任何勢力對歷史的抹黑」。

但是,作為二戰後東亞秩序主要創建者的美國政府(包含美國駐日大使館)則沒有就此議題表態,與美國、日本關係密切的台灣蔡英文政府也沉寂不語,且蔡英文不久前接受日本右翼《文藝春秋》專訪時,亦未觸及二戰議題,只有剛宣佈投入國民黨主席之爭的朱立倫發文緬懷蔣介石「正義必然勝過強權」的精神,基本上台灣社會與政界的主流對於日本政治人物說了或做了什麼並未太重視。

戰後東亞秩序「轉型正義」契機?

循着這道對日本軍國主義歷史解釋的裂痕,可以進一步窺探到各方對於戰後東亞秩序的不滿。對日本來說,由於戰敗不久中國大陸隨即山河變色、美國對日處置政策轉變為大力扶植日本經濟重建,在政治上要求日本悔罪的程度不深,日本並沒有如德國那樣強調「保持對在納粹暴政時期喪生的千百萬人的記憶,是我們的永恆責任」,反而如同2018年民間團體在台南設立慰安婦(即日軍性奴)銅像時,時任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竟對此表示「極為遺憾」,類似事件在韓國更是層出不窮。

+2

日本右翼對「國家正常化」的慾望非但不曾消解,且隨着中國大陸崛起越發蓬勃,防衛大臣岸信夫近日即多次對台灣安全表達擔憂;在關鍵的修憲議題上,菅義偉2020年9月接任時即表態要「繼承和發展」前任安倍的修憲路線,但日本民意對於該國《憲法》第9條是否要進行修改,在2021年5月做的民調只有28%贊成,顯然推動修憲仍是漫漫長路。

對於中俄來說,長年以來皆不滿美國在西太平洋建構的戰後國際秩序,包含利用第一島鏈國家在政治跟軍事上圍堵中俄、由此設立毗鄰中俄海岸線的「防空識別區」、還有美國駐軍日韓的威脅等。中俄外長通話此次強調作為「二戰主要戰勝國」的身分、點名日本挑釁「國際正義」,其實也是對東亞國際秩序的正當性意有所指,這亦是東亞格局鬆動的跡象。而未來東亞秩序會如何轉變,則端視各國的角力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