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備戰」退縮的吳釗燮 誰在約束台灣這匹脱繮野馬?

撰文:荀文若
出版:更新:

今年10月初,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接受澳洲廣播公司(ABC)專訪,該專訪刊出後的標題為「台灣外交部長示警準備與中國作戰,要求澳洲提供幫助」(Taiwanese Foreign Minister warns his country is preparing for war with China, asks Australia for help),吳釗燮當時表示,台灣正準備與中國大陸開戰,並希望與澳洲加強情報共享與安全合作。報道一出,旋即引來各方議論紛紛。

事實上,這已不是吳釗燮首次「干預」台灣的防衛事務。早在4月吳釗燮就曾對外媒稱,美國認為大陸對台動武的可能性很高,一旦兩岸發生戰爭,「台灣會戰鬥到底」,當時就引來國台辦批判是「挾洋自重,口出狂言」。

到了6月,吳釗燮又說北京對台軍事「恐嚇」持續升級,台灣需為可能爆發的軍事衝突做好準備。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則將吳釗燮比作納粹德國宣傳部長戈培爾(Joseph Goebbels),狠批吳釗燮顛倒黑白,倒果為因,是毫無廉恥的「戈培爾式」話術,他更點名吳釗燮的頑固台獨本性,樂於充當外國棋子鼓吹戰爭,終將難逃歷史審判。

針對吳釗燮的備戰說,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嚴詞批判。(微博@國台辦發布)

然而,到了10月18日,吳釗燮在立法院接受正遭逢罷免危機的台獨立委陳柏惟質詢時,除了表示「台灣要有自衛決心,做好任何準備,自我防衛準備是一個態度,爭取其他國家對我們認同」外,對於「備戰說」卻改口稱是「外交備戰」,還特地解釋說「我又不是國防部長」,看似重新調整對外的說法,某種程度上可能也滅了一下自己造出的火苗。

要問的是,經常口出狂語、越俎代庖國防部長發言的吳釗燮,在態度上為何會有如此轉變?一來,吳釗燮的發言就連民進黨內都有許多雜音,認為其論述太鷹派,根本是在向北京引戰;從外交的方向出發,吳釗燮應結合最多朋友,以降低戰亂發生的風險,但備戰論卻反而可能迎來反效果。

再加上,吳釗燮的言論明顯與蔡英文經常掛在嘴邊的「遇到壓迫不屈服,得到國際支持也不冒進」相悖,即便蔡英文內心想的可能真的是在任內幹番大事,但台灣內部環境與國際現實囿限了她的行動,使得她只能一再強調要「維持現狀」,而吳釗燮的說法不啻違背了蔡英文表面上的和平路線。

由此延伸而出的,就是究竟台灣「理念相近」的國際友人中,有哪一國樂見台海發生戰爭?以日本為例,雖然自安倍晉三、菅義偉到甫上任的岸田文雄,蔡英文政府與親綠媒體都將他們塑造成是台灣堅定的友人、是親台反中派,這些人也都表明「若台海有事,日本很難置身事外」。但這是因為一旦台海有事,日本的國家利益必然受損。從此反推,台海風平浪靜對日本而言才是萬幸。

台媒多將日本新任首相岸田文雄稱為親台派。(AP)

更不用說美國,就算特朗普(Donald Trump)2018年後訂下的「中美競爭」態勢已然成為新的國際格局,拜登(Joe Biden)上台後也「特規拜隨」,中美之間從貿易、科技到人權幾乎展開全面性的鬥爭模式,但雙方皆希望在競爭態勢下共謀出新的相處之道,畢竟若要這兩大強權奮不顧身發生衝突,絕對會耗損雙方的絕大部分元氣。然而,蔡英文政府官員經常的挑釁北京、吳釗燮等人的激進言論卻可能讓美國不得不介入其中,美國自然也瞭然於心,這時候適時給予其當頭棒喝,也就不那麼令人意外。

當然,吳釗燮將軍事備戰改稱外交備戰,也是台灣官方一向都會「提醒」台灣社會要注意的,北京的外交攻勢近年來確實讓蔡英文政府難以招架,就連美國想要介入也都失敗收場。但老實說,台灣社會對於還有幾個友邦早就不在意,對斷交也早已麻痹,畢竟現存的10多個台灣友邦實力都不強,無法協助提升台灣的國際地位,以至於「少一個友邦又怎樣,只要有更多理念相近國家挺台就好」的想法在社會中越來越普及。

不過,吳釗燮此次改口,即使有蔡英文、民進黨內甚至是美日等國的壓力,但整體來看可能也只是暫時被拉住繮繩,隨時都有可能再次掙脱,畢竟2022年台灣地方選舉馬上又將到來,若無意外反中抗共仍會是選戰主軸,吳釗燮乃至於蔡政府當前的收斂能維持多久,或許也不會太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