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卡停火一年戰端重啟 俄羅斯能否再次一錘定音?

撰文:茅岳霖
出版:更新:

到11月18日,在俄羅斯防長紹伊古(Sergei Shoigu)、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等人第一時間出面斡旋之下,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兩國從12日開始,出動了重炮、坦克和裝甲車輛,持續了至少48個小時以上的激烈衝突總算暫告一段落。這也是兩國自2020年11月9日在俄羅斯斡旋下,就納卡戰爭停火後展開的最激烈的一次交鋒。

隨着戰火在雙方停戰一年後再次點燃,外界不免對高加索地區的和平前景,以及俄羅斯的干預能力都多少抱持些疑惑。俄羅斯能否像一年前那樣一錘定音式地解決戰事,也成為觀察家們熱議的焦點。

相對於2020年持續了一個多月,幾乎在高加索地區形成大規模區域衝突的「納卡戰爭」,2021年衝突的醖釀與發展相當突然。

11月12日,阿塞拜疆軍方出於不明原因襲擊了一支前往拉欽走廊修理天然氣的亞美尼亞維修隊,造成1人死亡,俄羅斯維和部隊後前往制止阿軍。一天後,一名不明身份的亞美尼亞人員驅車衝擊阿塞拜疆軍營並投彈,在炸傷4人後前往俄羅斯維和部隊營區自首。這兩場突然襲擊成了此次衝突的導火線。

至11月14日,阿塞拜疆邊防部隊突然沿亞、阿兩國邊境的北、中、南三個方向發起攻擊,阿軍一度突破邊境,衝入亞美尼亞休尼克等地區,俘虜相當數量的亞軍人員,阿軍還以優勢兵力奪取了北側邊境一線的一處金礦礦區。

俄羅斯維和部隊在2020年11月後進駐具備亞美尼亞領土地位的納卡自治州(圖中NKR藍色處為拉欽走廊),而其他亞、阿按協議交割的地區仍有大量飛地及未確認區域(斜線處為亞方向阿方交還的土地、紅色處為阿方奪得的土地),這使得雙方本應在2020年11月10日後交割的區域反而成為了一年後醖釀衝突的戰場。(Wikimedia Commons)

亞美尼亞方面則從11月15日開始穩固陣地,並在16日沿連接納卡及亞美尼亞的拉欽走廊佔領多處高地,展開「緊急行動」。此前被阿塞拜疆奪取的金礦及拉欽走廊公路地區也成為兩軍對峙的重要前線。隨着亞、阿兩軍沿山區、公路彼此展開激烈炮擊,並開始調集坦克和裝甲車輛,這場以摩擦而起的衝突瞬間升温,達到「中等規模衝突」,其對峙範圍也逐漸超出了兩國此前瞠目相見的納卡地區。

分析認為,俄羅斯在2020年11月10日劃定納卡戰爭後的停火線之後,納卡地區的戰事仍在冰點下繼續。由於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兩國在納卡一線存有相當數量的歷史飛地,且納卡地區也從蘇聯解體後一直沒有正式合法的邊界,在俄羅斯維和部隊進駐後,兩國兩軍仍在納卡及兩國邊境的一系列居民點、丘陵、礦區為明確劃境展開了一系列小規模的血腥對峙。

俄方雖然盡力勸阻,但俄軍維和部隊2,000人的總兵力主要難以覆蓋全域,其以輕武器、裝甲車為主的裝備只能覆蓋城市地區,加之土耳其同期亦在為阿塞拜疆的軍事冒險行動推波助瀾,這使得俄方在納卡戰事停火的一年間仍只能掌控總體環境,對於局部的把握則一直不得要領。隨着兩國兩軍在停火一年間因局部衝突反而變得更加好鬥,莫斯科方面正驚訝地發現,只需一枚手榴彈,就可以在高加索點燃新的戰火。一場突然升級的區域衝突也在考驗俄羅斯的控制力。

從莫斯科到亞美尼亞的久姆裏基地,俄羅斯武裝力量正在展示足夠的存在感。(美聯社)

就目前局面來說,俄羅斯固然借支持帕希尼揚(Nikol Pashinyan)當局,確保了自身在亞美尼亞的相對優勢,帕西尼揚在2021年6月的再次當選,也穩固了俄羅斯的這一勢力範圍。但土耳其對於阿塞拜疆的政治、軍事拉攏卻正在損害其對高加索地區的控制力和影響力。土方不僅利用摩擦,嘗試在其東部邊界地區滲透進高加索地帶,進而藉助軍事和外交資源擴大其在區內的勢力範圍,並努力壓制俄羅斯在當地的影響力。

到2021年11月12日,土耳其組建的包括哈薩克、土庫曼、烏茲別克、吉爾吉斯、阿塞拜疆五國的「突厥國家組織」,也再一次展示了安卡拉對於俄羅斯及前蘇聯勢力範圍的野心。

但無論如何,俄羅斯終究不會把從沙俄到蘇聯時期經營了幾百年的高加索利益讓渡給土耳其,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是俄羅斯在周邊國家重要的利益抓手之一。現代的俄羅斯雖不至於要「復興蘇聯」、「談論古典帝國」,但舊帝國的遺產不容直接拋棄,俄羅斯更需要在邊境的「混亂之弧」中找尋「值得努力的資源」,進而借對高加索區域衝突的壓制能力,展現自身似乎仍有一錘定音的底力。